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CAST(Cardiac Arrhythmia Suppression Trial) ----转载自医心网

发布于 2003-12-25 · 浏览 1804 · IP 四川四川
这个帖子发布于 21 年零 13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目的:研究用药物治疗发生于心梗后的无症状室性心律失常能否降低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及总死亡率
基础病 治疗或干预 阶段
心血管疾病 药物: 恩卡尼(encainide) 阶段III
冠脉疾病 药物: 氟卡尼 (flecainide)
心脏性猝死 药物: 乙吗噻嗪(moricizine)
心脏停搏
心脏病
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
室性心律失常
入选标准:
 年龄:18-25;性别:无要求
 心梗后6天至两年,有室性早搏的患者
背景和方法:CAST实验的初衷希望证明用药物(恩卡尼、氟卡尼和乙吗噻嗪)有效控制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可以降低猝死的发生率。入选患者被随机分入研究组或对照组,研究组继续服用可以有效控制其心律失常的药物(上述三者之一),对照组服用安慰剂。
结果:
  至1989年3月30日,有2309例患者入选,开始药物治疗阶段:1727例(75%)应用了三种实验药物之一,有效控制了心律失常,然后被随机分入研究组或安慰剂组。病人入选开始于1987年6月,计划1990年6月入选完毕。但1989年4月,实验数据及安全性监督委员会宣布停用恩卡尼和氟卡尼,继续应用乙吗噻嗪。原因是经过十个月的随访,研究者发现,药物治疗有效的患者中由心律失常致死的比率高于安慰剂组,其中应用恩卡尼和氟卡尼的患者心律失常致死和非致命性心脏停搏的发生率均更高。1989年公布了初步报告。1991年公布了恩卡尼、氟卡尼和安慰剂组的最终报告。1498例患者中857例应用恩卡尼或相应安慰剂(432例用恩卡尼,425例用安慰剂),841例应用氟卡尼或相应安慰剂(323例用氟卡尼,318例用安慰剂)。在十个月的随访期中,89例死亡,其中59例死于心律失常(43例用药,16例用安慰剂),22例死于非心律失常性事件(17例用药,5例用安慰剂),8例死于非心脏性事件(3例用药,5例用安慰剂)。心脏性死亡中除心律失常外几乎全部是急性心肌梗塞至心源性休克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研究组和安慰剂组中非致命性室速、晕厥、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充血性心衰、再发心梗、心绞痛、或需行冠脉搭桥或血管成形的发生率并无差异。研究者得出结论:应用恩卡尼、氟卡尼组的患者死于心律失常或再发急性心梗至休克的比率较高,非致命性事件的发生率在研究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别。
  乙吗噻嗪组的实验在1991年8月提前终止。该组患者死亡171例,97例用乙吗噻嗪,74例用安慰剂。进一步的CAST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用药物控制心梗后有轻微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不仅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反而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研究者们建议:仅针对此类室性心律失常进行的治疗方案应该取消。
  1997年春季发表的CAST实验中女性心梗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研究的结果表明: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社会经济、社会心理的研究层面中均低于男性。此外,经人口统计学和临床数据矫正后仍然存在的明显的社会心理差异提示诸多复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804

回复2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