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一支水烟筒的见证 烟草和幸存者

传染科医师 · 发布于 15 小时前 · IP 北京北京
187 浏览


窗影

 

记忆里的1970年深秋,堂姐和堂弟的悲剧已过去四年。十七岁的林小雨从卫校放假回乡,班车驶过码头时,她透过车窗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夕阳正把海面染成暖黄,大伯刚卸完渔获,坐在码头的石凳上歇息。他放下肩上的渔具,第一时间就摸出那杆磨得发亮的水烟筒------自从失去两个孩子后,这烟抽得比从前更凶了,成了他排解愁绪的唯一方式。

 “咕噜咕噜”的水声比记忆中更加急促。他深深吸了一口,烟雾在肺里停留得格外久,仿佛要把所有说不出的愁苦都吸进肺里。烟头的红光在渐浓的暮色中急促地明灭,像他此刻无法平静的心绪。

 隔着车窗,小雨看见他突然偏过头,发出一阵压抑的闷咳。他下意识用拳头抵住胸口,待平复后,才缓缓背起渔具往家走去。不过四年光景,那个曾能赤手擒住三十斤马鲛鱼的汉子,脊背已显出了佝偻的弧度。

 那时的她还不知道,这个黄昏里隔着车窗望见的身影,会成为她未来投身公共卫生事业时,心底最深处的那份执着与伤痛。

 

肺蚀

 

十五年转瞬即逝。1985年冬天,大伯在修补渔网时突然咳出血沫。送省城医院诊断为肺癌晚期,X光片还显示他的肺里留下近四十年烟龄的印记。从十六七岁开始,他每天都要抽上两三筒水烟,后来更是烟不离手。医生明确指出了吸烟与肺癌的直接关系。

 在生命最后一年多里,大伯多数时间躺在祖屋的堂屋晒太阳。这栋老宅前面是祖父母和他住的两间正房,后面则是弟弟们成家后加盖的屋子。

 透过敞开的大门,他能看见父亲新打的桌椅从后院一直摆到前厅,清新的木材香盖过了夏日的暑气。墙上,叔叔新得的奖状又添了几张,那熟悉的卷烟味总是先于人影,从前屋一直飘到后院。

 每当这时,大伯便会缓缓转过头,凝视墙角那杆水烟筒。竹节被摩挲得温润发亮,那是他二十岁时用最好的毛竹亲手做的,每个榫卯都严丝合缝。如今,这件见证过他青春的手艺,却成了禁锢他余生的囚笼。有时他也会劝叔叔戒烟。

 1987年清明前,他弥留之际拉着叔叔的手,目光定在叔叔那熏黄的手指上:“戒了吧……” 话音未落,气息一颤,化作一阵细弱游丝却无法止息的呛咳,仿佛连咳嗽的力气都已耗尽,最终只挤出一滴浑浊的泪。

 明辨

 2003年冬,中国签署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控烟宣传成了镇卫生院防疫组当下最重要的工作。组长林小雨和同事们带着新印制的宣传册,走进了镇中学的礼堂。

 她站上讲台,利落地打开投影,幕布上亮出"被烟雾笼罩的生命"几个大字。身穿白大褂、胸前别着卫生院工作证的她,看着台下这些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少女------这正是健康教育课上最让人担忧的、最容易因好奇而接过第一支烟的年纪。

 “同学们,”她翻开教案,“有权威研究显示,持续每天抽一包烟,可能会让人的平均寿命减少十年。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聊聊烟草如何偷走我们的时间。”

讲完大伯的故事后,一个戴眼镜的男生举起手:“老师,我爷爷抽烟一辈子,现在八十多岁还很健康。”

 教室里响起窃窃私语。小雨点点头,想起大伯去世前那个春天,他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每说一句话都要停下来喘气。

 “这叫幸存者偏差。”小雨在投影幕布上写下这个词,首先,她解释什么叫“幸存者偏差”,接着继续说:“我们总是容易看见幸运的例子,却忽略了不幸的人已经无法发声。就像我大伯,他本来也可以活到七八十岁,却因为吸烟,六十岁就走了。他再也无法告诉你们,被肺癌折磨的最后一个冬天有多难熬。”

 “如果我们把观察视野放宽,”小雨话锋一转,引导着学生,“不仅仅在吸烟问题上,在很多的健康问题上,都会遇到这种‘幸存者偏差’。比如------”

 小雨故意拉长了语调,一个扎马尾的女生立刻敏锐地接过话头:“疫苗!老师,是不是就像有人说,没有疫苗的年代,不也有人活到八九十岁吗?”

 “问得好。”小雨赞许地点点头,“正因为如此,才显出公共卫生的可贵。1950年,我国人均寿命不到四十岁;如今,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七十七岁。这多出来的三十七年,很大程度上就是疫苗、洁净饮水和健康知识的馈赠。”

 

转身

 

最让小雨欣慰的,是叔叔林国栋的转变。他曾是个老烟枪,一天两包烟从不离手,备课时的书房总是烟雾缭绕。可自从大哥因肺癌去世后,他默默收起所有烟具,在一个清晨独自走到海边,将那支用了多年的烟斗用力抛向远方。

 回来后,他对家人说:“这烟,带走了大哥,不能再带走更多人了。”顿了顿,他又补充道:“我要让学生们明白,真正的成熟不是学着大人抽烟,而是懂得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从此,这位总爱在课间抽烟的老师,成了校园里最坚定的控烟宣传者。

 

见证

 

昨天整理老屋,退休多年的林小雨又见到了大伯那杆水烟筒。毛竹的管身已经斑驳,却依然泛着幽光。与她这些年在街头巷尾、校园讲堂里辛勤播撒的无数控烟种子相比,这支沉默的旧物所代表的诱惑,似乎总能在新时代里找到新的土壤。窗外,村委会里正进行着新一期控烟讲座,主讲人换成了更年轻的医生——这场守护健康的漫长接力,正由下一代人接过,继续向前奔跑。

海风依旧,吹散了往日的烟云,却吹不散我们对生命一如既往的珍视。这支见证了家族悲欢的水烟筒,如今静静躺在老屋的角落,它不再吞吐烟雾,而是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关于选择与生命的故事。它终将成为历史的注脚,提醒着我们:每一个对健康负责的选择,都是对生命最深的敬意。

 (本文是根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内容创作的健康教育素材,人物与情节为艺术虚构。)

肺癌 (464)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