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你以为的肩周炎 往往是肩袖损伤

影像核医学版达人 · 发布于 2 天前 · IP 广东广东
644 浏览

作者:昆明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放射科李玲


很多人遇到肩关节疼痛、抬胳膊费劲的情况,第一反应往往是“得了肩周炎”,于是盲目按摩锻炼,反而加重疼痛。其实,我们常说的“肩周炎”医学上称为冻结肩、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在肩关节疼痛相关疾病中占比并不高,肩袖损伤才是更常见的“元凶”,中老年人、爱运动的人群尤其容易中招。今天我们就从影像的角度,结合磁共振检查,帮助大家认识肩袖损伤,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判断和应对。


一、什么是肩袖?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4块肌肉的肌腱共同组成的“腱性复合体”,其位于肩关节上方、后方及前方,呈“袖套样” 包绕盂肱关节,肌腱远端附着于肱骨大结节(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肱骨小结节(肩胛下肌),是维持盂肱关节动态稳定性的核心结构。

肩袖的功能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肌腱张力维持盂肱关节稳定,防止肱骨头过度上移或脱位;二是传导肩关节周围肌肉收缩力,实现盂肱关节前屈、外展、内旋、外旋等多方向运动。当肩袖结构受损时,盂肱关节稳定性下降,继发关节功能障碍,其中冈上肌腱损伤的发生率较高。

img

二、肩袖损伤有哪些常见原因?

1. 退行性改变:随年龄增长,肩袖肌腱血供减少(尤其冈上肌肌腱近止点1cm “危险区”),胶原纤维降解增加,轻微外力即可诱发肌腱损伤。

2. 急性创伤:多见于青壮年,常因盂肱关节突然受力(如运动中肩关节外展外旋位发力、跌倒时上肢撑地等),肌腱承受负荷超过其抗拉强度,导致肌腱断裂。

3. 慢性劳损:长期重复性盂肱关节运动(如上肢过顶动作、持续性外展姿势等)使肩袖肌腱反复受肩峰下间隙挤压、摩擦,肌腱出现慢性炎症、纤维化改变,逐步发展为肌腱撕裂。

 三、肩袖损伤会出现哪些症状?

常出现肩关节疼痛、活动障碍、肌力减退等症状。多表现为肩关节前外侧疼痛,三角肌止点处压痛明显,肩关节前屈、外展时疼痛加重;肩关节外展、前屈及内外旋活动受限,主动活动受限,被动活动相对保留;冈上肌肌力减退表现为肩关节外展无力,肩胛下肌肌力减退表现为 “抬离试验” 阳性(将手置于腰后、手心向后,手无法向后抬离躯干)。


四、肩袖损伤影像检查方法

磁共振(MRI)为诊断肩袖损伤首选影像检查方法,磁共振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特点,可清晰显示肩袖肌腱的细微改变,明确撕裂部位、程度及合并病变(如肩峰下滑囊炎、盂唇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等),为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客观依据。

肩关节磁共振检查常规需要扫描斜冠状位、斜矢状位、横轴位T2WI(PDWI)压脂序列,斜冠状位T1WI序列,肩袖损伤以斜冠状位扫描为主。


五、肩袖损伤磁共振表现

1、肩袖损伤Neer病理分期

I期(水肿出血期):主要因反复过度使用导致肩袖肌腱水肿、充血,无明显结构性撕裂,休息或保守治疗多可恢复。

II期(肌腱炎-纤维化期):肩袖肌腱出现纤维化、增厚或变薄,弹性下降,可合并部分纤维撕裂,但未完全断裂,保守治疗效果减弱,部分需手术干预。

III期(肌腱断裂期):肩袖肌腱出现完全性撕裂,伴肌腱退变、脂肪浸润,肌肉功能严重受损,通常需手术修复才能改善功能。

img

2、肩袖损伤MRI常见改变

1. 肌腱信号改变:正常肌腱显示为连续条状低信号,肩袖损伤时,损伤肌腱内出现异常高信号影,提示肌腱水肿、出血、变性或撕裂,根据异常信号的位置、范围可以判断损伤的部位及严重程度。

2. 肌腱形态学改变:部分撕裂时,肌腱连续性存在,可出现增粗、变细、边缘毛糙等形态学改变;完全撕裂时,肌腱连续性中断,断端回缩,局部为液性或脂肪信号影填充。

3. 合并周围结构异常:关节周围滑囊积液、软组织水肿为肩袖损伤间接征象。

3、肩袖损伤MRI分级(依据肌腱撕裂的程度、范围及结构完整性)


0级:正常肩袖,肌腱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

I级:肩袖肌腱形态正常,肌腱内见局限性线状、条状、斑片状高信号,不累及肌腱表面,提示肌腱炎或肌腱变性。

II级:肩袖肌腱增粗、变细或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肌腱内高信号范围扩大,累及肌腱部分厚度(未贯穿全层),可伴随纤维部分断裂,累及肌腱关节侧或滑囊侧,但肌腱整体连续性仍存在,周围滑囊常有积液,对应Neer的II期。

III级:肩袖肌腱不连续,伴有撕裂部位高信号累及全层,断端回缩,提示肌腱完全撕裂,对应Neer的III期,周围滑囊肿胀、积液。


正常肩袖MRI表现

img

患者女性,31岁,右肩部伴后背部疼痛不适1天,无明确外伤史。

img

患者男性,47岁,运动后右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1月余。

img

患者男性,41岁,右肩部摔伤后疼痛伴活动受限1周。

img

肩关节疼痛不一定是肩周炎,肩袖损伤才更常见,磁共振是诊断肩袖损伤的“好帮手”,对于肩袖损伤的病理分级、肌肉功能评估及合并周围结构病变的识别磁共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是术前精准评估与术后疗效随访的重要影像检查方法。对疑似肩袖损伤患者,优先选择磁共振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与体征,实现“影像-临床”一体化评估,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及稳定性。

肩袖损伤 (45)
肩周炎 (40)
回复8 9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