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的阶梯治疗
膝关节炎的阶梯治疗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体化需求,逐步升级治疗策略的综合方案。
以下为分阶段的详细说明:

第一阶梯:基础治疗(适用于早期或轻度患者)
1. 生活方式调整
体重管理:BMI≥24者需减重,减轻关节负荷(每减重5kg,膝关节压力减少15-30%)。
运动疗法:推荐低冲击运动(游泳、骑自行车、太极拳),每周≥150分钟,增强股四头肌肌力(可降低50%疼痛风险)。
2. 物理治疗
理疗手段:热敷(缓解僵硬)、冷敷(急性期镇痛)、超声波/低频电疗(促进局部循环)。
康复训练:直腿抬高、靠墙静蹲等,每日2-3组,提升关节稳定性。
3. 辅助器具
使用膝关节支具或矫形鞋垫(矫正力线异常),步行辅助工具(拐杖)减少负荷20-30%。
4. 患者教育
避免爬楼梯、久蹲等高风险动作。
第二阶梯:药物治疗(症状持续或进展)
1. 口服药物
一线镇痛:NSAIDs:布洛芬(每日1200-2400mg)、塞来昔布(胃肠道风险高者优选COX-2抑制剂),疗程≤2周以减少副作用。
2.外用药物
双氯芬酸凝胶(每日3-4次)或辣椒素贴剂(TRPV1受体拮抗剂) 。
3. 关节腔注射
玻璃酸钠(Sodium Hyaluronate Injection):每周1次,连续3-5周,改善润滑(疗效持续6-12个月)。

4. 营养补充剂
氨基葡萄糖与硫酸软骨素,3-6个月治疗。
第三阶梯:介入治疗(中重度,保守治疗无效)
1. 关节镜手术
清除游离体或修复半月板撕裂(适用于机械性症状,如交锁)。

2. 再生医学治疗
PRP注射:3次注射,间隔1-2周,促进软骨修复。
间充质干细胞:临床试验阶段,效果未确切。
3. 截骨矫形术
适用于年轻(<55岁)、力线异常(内/外翻>5°)且活动量大的患者,延迟关节置换时间。
第四阶梯:手术治疗(终末期病变)
1. 部分膝关节置换(单髁置换)
适用于单间室病变,保留交叉韧带,10年生存率>90%。


2. 全膝关节置换(TKA)
- 终末期标准术式,去除硬化、磨损软骨将人工假体置入代替关节。


3. 关节融合术
罕见用于感染或置换失败者,牺牲活动度换取稳定性。
康复管理
术后CPM机训练、步态调整,尽早恢复关节功能。
原创同步于微信公众号:骨道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