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关节炎日的今天,谈关节炎
从专业的角度,医生应该区分关节炎与关节痛。
关节炎,被定义为关节和关节相关组织的炎症。因此不只是疼痛,还会有局部的肿胀,局部温度增高,甚至关节周围皮肤发红。
如果微观角度看,应该可以在关节腔内,关节滑膜看到炎症细胞的富集,炎症因子水平增高。
在今天,医生可以通过关节超声(包括能量多普勒)看到关节滑膜的血管血流相对丰富;看到关节周围组织的水肿、血管增生等;
也可以通过MRI看到关节滑膜血管的相对增生;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血管增生等等。
同样,很多关节痛其实并非关节炎。而是关节组织变性、关节周围组织的变性,神经卡压,以及生物力学异常等引发的,甚至还有中枢神经疼痛阈值下降带来的痛觉敏化等。
然而,医生在诊断时,固然应该懂得区分关节炎和关节痛。但对普通人来说,区分这两者还是很困难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有如下之一的关节痛都应该重视:
慢性的(超2周,尤其是超6周的)、
疼痛相对剧烈的,
影响基本生活功能的
至于是关节炎,还是单纯的关节痛,这应该让医生去头痛。
区分关节炎与关节痛,主要是为后续的疾病病因诊断做准备。
比如,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痛风、乃至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等系统性风湿病,主要表现是关节炎,而非单纯的关节痛。
而局部性风湿病,纤维肌痛症等,则通常是关节痛(或关节周围疼痛),而非关节炎。
风湿科医生,在初入该学科时,主要学习的疾病是系统性风湿病。局部性的风湿病反而不是那么看重。
但是,如果风湿科医生执业地点的是并非大型医疗中心,接诊的并不是转诊病人,那么真正的系统性风湿病病人并不多,反而是特定部位的关节痛,关节囊变性,关节韧带损伤/变性----即局部性风湿病。
在大型医疗中心,接诊很多转诊病人,那么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才会是主流病人。
然而,现实是,类风湿关节炎等系统性风湿病,我们越来越强调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如何让第一个接诊医生就有足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从而早期发现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
让普通的非风湿科医生诊断,这固然是很容易出现误诊的。
让风湿专科医生做第一个诊断医生,她就有能力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吗?
未必。
实际上,由于过去的经典研究,通常是在病程的相对长的时间点才介入。这让很多疾病的诊断分类标准,是建立在病程较久远的病人的基础上。
因此,此前,对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诊断是相对空白的。
所以,如果还是学习的过去的经典教科书内容,那恐怕就不能适应当下的早诊断需求。
近20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让风湿专科医生在想着如何更早发现,更早诊断,更早介入。但这也随之而来,带来不少的过度诊断,过度干预。
在“早诊断与过度诊断”里,需求一个平衡点,从而改善系统性风湿病人的预后,这将成为风湿专科医生的责任。
同时,对于非系统性风湿病,风湿科医生要懂得跟其他专业人士合作。比如,物理治疗师,骨科医生等等。
虽然这些疾病对生命的威胁没那么大,但对实际生活质量的影响却不小。如何科学、低成本的让病人没那么难受,恢复关节功能,这也是我们风湿科医生的挑战。
总之,在世界关节炎日,愿天下所有人没有关节痛,关节功能棒棒的。
补充阅读:
1,《如何看待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分类标准”------“标准还要如何修改”?》
3,《类风湿因子——最熟悉的陌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