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天疱疮伴糖尿病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医学生 · 最后编辑于 5 天前 · 来自 iOS · IP 吉林吉林
872 浏览

病例信息

患者,男性,62岁,近2年,因脑出血长期在家卧床,并伴糖尿病史,现四肢皮肤出现脓包,破溃(如图)躯体皮肤出现大面积红斑,并伴有骚痒,现今近20天。

家属诉:现因糖尿病注射胰岛素,口服二甲双胍等药物,另外注射人血白蛋白以维持患者自身免疫力,及涂抹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未进行具体会诊。

病例讨论

现针对糖尿病伴天疱疮的治疗核心是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使用免疫抑制剂控制天疱疮皮损,需内分泌科与皮肤科协同制定方案


1. 基础治疗:严格控制血糖

• 药物选择:优先使用不升高血糖的降糖药,如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若需胰岛素,建议采用“基础+餐时”强化治疗方案,精准控制餐后血糖波动。


• 监测频率:每周至少3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每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目标控制在7.0%以下(老年或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可放宽至7.5%-8.0%)。


2. 天疱疮针对性治疗:分级选择免疫抑制剂


需根据皮损严重程度选择药物,同时密切监测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及时调整降糖方案。


• 轻度皮损(累及体表面积<10%):


1. 首选局部糖皮质激素(如卤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避免全身用药对血糖的影响;


2. 若局部用药效果差,可联用氨苯砜(每日50-100mg),需定期监测血常规(防贫血)和肝肾功能。


• 中度皮损(累及体表面积10%-30%):


1. 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每日20-40mg),同时加用“糖皮质激素助减剂”(如甲氨蝶呤,每周10-15mg),减少激素用量及对血糖的升高作用;


2. 血糖管理:口服激素期间,需每周调整降糖药或胰岛素剂量,避免血糖骤升。


• 重度皮损(累及体表面积>30%或伴黏膜损害):


1. 初始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如甲泼尼龙每日80-120mg),快速控制皮损,待病情稳定后2-4周逐渐减量(每周减5-10mg);


2. 联用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每次375mg/m²,每周1次,共4次),其对血糖影响小,适合糖尿病患者;


3. 支持治疗:皮损处用生理盐水湿敷,预防感染(避免使用含糖制剂),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促进创面愈合,同时控制总热量摄入(兼顾血糖与营养)。


3. 关键注意事项


• 避免使用含糖的外用制剂(如含糖凡士林),防止局部细菌滋生;


• 长期用激素者需补充钙剂(每日800-1000mg)和维生素D(每日400IU),预防骨质疏松(糖尿病患者本身骨密度偏低);


• 定期复查:每2-4周查血糖、肝肾功能、血常规,每3个月查骨密度,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img
糖尿病 (721)
大疱性类天疱疮 (12)
纠错
5 1 4
同行评议(5)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2.8
病例完整2.8
临床实用2.8
诊疗科学2.8
学术价值2.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