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新生儿败血症疾病负担的国际比较(1990—2021)及中国启示

《临床儿科杂志》官方账号 · 最后编辑于 09-17 · IP 上海上海
870 浏览

本文推荐引用格式

曾仕诚, 冯昆, 周娴璐, 华子瑜. 新生儿败血症疾病负担的国际比较(1990—2021)及中国启示[J]. 临床儿科杂志, 2025, 43(9): 670-679 DOI:10.12372/jcp.2025.25e0179

ZENG Shicheng, FENG Kun, ZHOU Xianlu, HUA Ziyu.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disease burden of neonatal sepsis (1990-2021) and implications for China[J].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 2025, 43(9): 670-679 DOI:10.12372/jcp.2025.25e0179

本文作者:曾仕诚 冯 昆 周娴璐 华子瑜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科代谢与炎症性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


摘要:目的 新生儿败血症(NS)是全球新生儿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疾病负担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将发达和发展中国家NS疾病负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为我国制定更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循证依据,减轻NS的疾病负担。方法 从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2021(GBD 2021)中提取1990—2021年,全球、美国、中国和印度NS患病、发病和死亡数据,包括例数、率以及其标化率。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时间趋势,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与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预测全球、美国、中国和印度2021年至2035年NS标化患病率、发病率及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 截止2021年全球NS患病例数9 661 523例,死亡例数232 656例。与1990年相比,2021年全球NS标化患病率上升34.5%,而标化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下降20.6%和21.2%。1990—2021年间,印度NS标化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NS标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美国则基本保持稳定;中国NS标化发病率及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35.7%和65.8%。结论 1990—2021年,NS的疾病负担在全球范围内呈下降趋势,建议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均衡配置,促进NS疾病负担降低。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全球疾病负担;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sis,NS)是一种以细菌、真菌或病毒引起的全身性感染,以细菌为主要病原体,是新生儿感染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1]。NS诊断有一定困难,因为通常依赖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方法,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低[2]。目前有研究提示,低出生体重、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性别、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卫生条件差、营养不良和过度拥挤与NS的风险增加有关[3-4]

随着全球医疗水平提高,NS的死亡率逐渐下降,而各国间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研究表明,这些显著差异可能来源于经济发展水平变化[5]。目前,NS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全球性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2]。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医疗保健系统资源不足,导致新生儿缺乏标准化护理、医疗保健人员的教育不足、患者进入高水平医疗的机会有限。

本次选择美国、中国和印度为研究对象,在于三国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医疗体系差异。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具备先进的医疗条件和完善的疾病预防体系为全球提供了NS防控的典范;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中国家,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印度则代表亚洲低收入的人口大国,面临资源短缺的挑战。通过三国比较,探索经济发展及卫生资源与NS疾病负担的联系,为我国制定更有效的NS防控措施提供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GBD 2021 数据库( https://vizhub.healthdata.org/gbd-results/ )。GBD 2021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卫生计量与评估研究所主导,采用统一、可比的方法评估全球204个国家/地区、371种疾病和伤害,以及88种危险因素的疾病负担数据[6-7]。GBD 2021数据库来源于各国家或地区的普查、生命统计、疾病登记等,数据获取依赖于对已发布研究的系统性综述、政府和国际组织的网站和报告、原始数据资料,以及合作伙伴提供的数据集。所有数据均经过了严格的质量审核、评估和计算,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1.2 分析指标

疾病负担指标 :GBD 2021数据库中1990—2021年全球、美国、中国和印度NS患病、发病和死亡数据,包括例数、率以及其标化率[年龄标准化患病率(age standard prevalence rate,ASPR)、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ge standard incidence rate,ASIR)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ge standard deaths rate,ASDR)]。

变化趋势 :1990—2021 年 NS 的 ASPR、ASIR及 ASDR 的年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和年平均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利用变化率描述1990—2021年疾病负担的变化程度[8]

1.3 定义

在GBD 2021中,NS的定义是根据儿科败血症定义的国际共识会议、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及重症监护医学协会共识标准,或与败血症相关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1编码或编码组合,临床诊断并经实验室确认为阳性血液培养结果[6],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1编码,新生儿败血症疾病分类编码为KA60。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R4.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并采用Joinpoint软件分析ASPR、ASIR及ASDR变化趋势。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Joinpoint回归模型能识别疾病流行趋势变化的拐点和统计学意义,推断流行病学特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9-10]。如APC的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包括0,则无统计学意义。如95%CI不包括0,APC>0时,患病率或发病率或死亡率逐年上升,反之则逐年降低。当APC=AAPC时,则认为变化趋势单调无转折点。

采用贝叶斯-时期-队列分析(Bayesian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BAPC)方法,基于GBD数据库中1990—2021年全球、美国、中国和印度NS患病、发病和死亡数据,预测2021—2035年全球、美国、中国和印度NS患病、发病和死亡率情况[11]。该模型建立需安装BAPC包和INLA包进行运算,通过ggplot2包对数据进行可视化。

2 结果

2.1 NS的患病、发病、死亡例数

相较于1990年,2021年全球NS患病例数增加至9 661 523例,但NS发病及死亡例数分别下降至3 880 833例、232 656例。其中,美国、中国、印度NS变化趋势大致与全球趋势相同,但中国从1990年NS死亡例数的8 035例下降至2021年的1 326例,下降幅度最大,见表1。

img

2.2 NS的ASPR、ASIR及ASDR的变化率和变化趋势

2021年,全球NS的ASPR为125.86/10万[95% 不确定性区间(uncertainty interval,UI):97.03~156.32],较1990年升高34.5%;美国NS的ASPR呈下降趋势,而中国和印度呈上升趋势,其中印度患病率上升78.2%。同时,2021 年全球NS的ASIR为78.98/10万(95%UI:75.39~84.88),较1990年下降20.6%,且持续下降,但男性发病例数始终高于女性;美国、中国和印度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印度发病率最高,美国最低。此外,2021年全球NS的ASDR为4.77/10万(95%UI:4.23~5.31),较1990年下降21.2%,男女下降趋势无明显差异,但男性死亡例数始终高于女性;美国、中国和印度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19.1%、65.8%和37.3%,印度NS的ASDR始终最高,1990年美国最低,而2021年中国最低。见表2~4、图1~3。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2.3 NS的ASPR、ASIR及ASDR的AAPC和APC

1990—2021 年全球ASPR整体呈正增长(AAPC= 0.99,95 %CI:0.85~1.14);而美国呈下降趋势(AAPC=-0.72,95%CI:- 0.76~-0.67),中国、印度呈上升趋势,其中印度上升最为显著(AAPC=1.87,95%CI:1.83~1.92),但中国自2010年开始下降,2010—2014 年下降幅度最大(APC=-2.18)。1990—2021 年全球 ASIR 呈负增长(AAPC=-0.73,95%CI:-0.80~-0.65),三个国家均呈下降趋势,中国下降最显著(AAPC=-1.43,95%CI:-1.50 ~-1.37),以2011—2014年下降幅度最大(APC=-3.77)。1990—2021年全球ASDR整体呈负增长(AAPC=-0.76,95%CI :-0.81~-0.73),三个国家ASDR均呈下降趋势,中国下降幅度最显著(AAPC=-3.46,95%CI :-3.55 ~-3.39),且自2002年开始死亡率始终低于美国、印度。见表5、图4~6。

img
img
img
img

2.4 预测2021—2035年全球、美国、中国和印度

NS的ASPR、ASIR及ASDR疾病负担2021—2035 年,全球NS的ASPR、ASIR可能会成上升趋势,但ASDR呈下降趋势 ;美国和印度ASPR 呈下降趋势,且印度下降幅度更大,而中国ASPR可能上升;但美国、中国和印度ASIR、ASDR均继续呈下降趋势。见图7~9。

img
img
img

3 讨论

本研究首次单独评估并比较全球、美国、中国和印度NS疾病负担。过去32年间,全球NS患病率显著上升,而发病率和死亡率则呈现下降趋势。在三个国家中,印度NS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最高,且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中国和印度患病率持续上升,而美国则基本保持稳定。这一趋势可能与医疗水平的提升、抗生素耐药性的普遍化以及各国经济发展和卫生政策的差异密切相关。

全球NS患病率上升很大程度上与早产儿和低体重出生儿存活率提高相关。据统计,2019年印度和中国早产发生率仍居世界前三位[12],而COVID-19流行使新生儿早产率进一步上升[13]。一项系统评价指出[14],早产和低出生体重与NS发生率呈负相关。随着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存活率的上升,NS导致患病率和发病率进一步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干预的需求,例如机械通气和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虽可挽救生命,但也显著提高了感染风险,甚至出现脑瘫、认知功能受损、神经发育障碍等风险。

虽然,美国、中国和印度N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国家的变化模式存在显著差异。美国具备先进的医疗条件和围产期筛查体系,是保持NS低发病率和低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美国开发并推广新生儿早发性败血症风险计算器和母体筛查措施,显著减少了新生儿B族链球菌败血症的发生率[15],正在成为全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发性败血症的重要管理工具,以减少经验性抗生素的使用[16]。而且,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建议在孕妇妊娠36~38周之间通过阴道-直肠培养进行母体普遍筛查,有效预防新生儿B族链球菌败血症[17]。一项美国及11个发达国家的回顾性研究指出[18],生后第一周的抗生素暴露与NS的疾病负担是不成比例的,但应有严格的NS管理工具进行预防和筛查。然而,我国尽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降低了NS发病率和死亡率,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围产期筛查和管理指南,影响NS的进一步有效防控。

病原菌谱的差异也是影响NS疾病负担的重要因素。在发达国家,B族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是主要致病菌,而在发展中国家,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更为常见,这与Yu等[19]研究一致。广谱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已导致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研究显示,中国NS病例中以大肠杆菌为主的多重耐药菌株显著增多,这可能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等广谱抗生素的滥用[20-2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中国未被常规用于治疗NS相关。此外,中国新生儿病房尚缺乏系统的经验性治疗方案审查和更新,加剧了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研究表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抗菌素耐药性同样不容乐观[22]。将抗生素作为NS主要的干预措施可能会产生抗生素耐药性,最终阻碍发展中国家在新生儿健康结果方面取得有效成果[23]。因此,我国可借鉴美国在抗生素管理方面的经验,包括加强耐药性监测、优化治疗方案,以及推广更为科学的围产期筛查和管理体系等。

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为NS的防治奠定了坚实基础。多学科合作模式逐渐普及、新生儿病房的扩展以及中心静脉导管的普及已显著降低了新生儿感染率和死亡率[21,24]。但2015年以来的生育政策调整,可能使我国新生儿疾病诊疗复杂化,高龄产妇比例上升,这对围产期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25],也可能是中国NS患病率未来可能增高的原因之一。中国NS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体现了经济发展和医疗体系改进的成效,而患病率的上升提示预防措施仍需强化,尤其是针对低出生体重和早产儿的护理,以及针对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提高偏远地区新生儿护理质量。

一项对中国、印度等7个亚洲新兴国家经济体研究显示,经济发展与新生儿死亡率成反比,与预期寿命成正比[26]。相比之下,印度作为全球人口大国,尽管面临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挑战,但通过政策干预和社区卫生管理,在NS的防治方面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印度家庭新生儿护理模式有效降低了印度N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995年至1998年的印度农村家庭新生儿护理研究首次证明了NS可以通过社区护理进行有效管理[27]。此后,印度通过推广家庭新生儿护理模式和改善妇女教育水平,极大程度降低了NS发病率和死亡率。数据显示,印度NS发病率从1998—2001年的每1000例活产111例下降至2016—2019年的19例[28]。未来,通过加强社区卫生教育和早期识别NS能力,可能进一步提高我国NS管理的效率。

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由于各国对NS定义会有所偏差,导致统计来源存在错误分类或编码,影响统计结果。其次,NS原因十分复杂,现有数据的质量会影响到估计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9],同时也要特别注意GBD数据的滞后性。最后,由于GBD数据库本身的局限性,无法确定 NS 的风险因素与NS发病和死亡的因果关系研究,且未考虑特定风险因素。

总之,1990—2021年,全球NS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依然显著。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未来15年我国NS的ASPR可能持续上升,NS防治面临较大挑战。针对我国抗生素耐药性的威胁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优化经验性治疗方案和监测体系,可能有助于提高我国NS的防治效率。


参考文献:略。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