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 Research | 基于2020–2021年因伤残损失的生命年(YLDs)差异,识别全球920个地方长
医事观察 推荐
点击此处获取完整论文原文
期刊: Med Research
第一作者: Dan Shan, Wenyi Jin, Fei Li, Chengliang Yang
资深作者: Salman Rawaf, Azeem Majeed
通讯作者: Queran Lin (queran.lin18@alumni.imperial.ac.uk);
Ting Luo (tingluosusu@outlook.com);
Scott J. Tebbutt (scott.tebbutt@hli.ubc.ca);
Dan Shan (ds3806@columbia.edu);
作者团队名: GBD2021长新冠影响与不平等协作组
主要单位: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术语注释:
- YLDs(因伤残损失的生命年):指个体因疾病或伤害导致非致死性健康损害(如残疾、慢性病等)所损失的生命年数,反映长期健康受损程度。
- YLLs(过早死亡损失的生命年):指因某种疾病或伤害导致个体在期望寿命之前死亡而损失的生命年数。
- DALYs(伤残调整生命年):指由于过早死亡(YLLs)和伤残导致的健康受损(YLDs)所造成的总健康损失年数,用于衡量总体疾病负担。

亮点
- 首次以YLDs衡量长新冠潜在负担: 本研究是首个利用“因伤残损失的生命年(YLDs)”指标,在全球920个地点范围内,系统识别长新冠(Long COVID)潜在高风险地区和人群的研究。相较其他指标,YLDs更能反映非致死性、慢性疾病带来的健康损失,可能会更适合作为预测长新冠负担的前瞻性指标。
-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LMICs)负担更重:我们的结果显示,2021年YLD年龄标化率最高的前十个国家中有80%是低、中低或中等社会人口发展指数(SDI)国家,表明这类国家潜在的长新冠负担重且卫生系统脆弱,亟需关注。
- 女性和中青年成人受影响更大: 全球范围内,20岁以上女性的YLD率显著高于男性(女男比约为1.77),且20–54岁中青年成人群体的YLD负担高于老年人,颠覆了“长新冠主要影响老年人”的传统印象。
- 揭示全球及地方不平等: 研究发现从全球到国家和地方单位,YLD负担在一些地方呈现明显不平等分布。例如美国内部各州之间差异巨大,低SDI人群普遍面临更高负担。这说明即使在高收入国家,不平等也可显著存在。
- 为未来公共卫生干预提供线索: 作者建议:YLD高的地区或许能被视为长新冠监测和干预优先的潜在对象。研究强调亟需加强低资源地区的健康系统能力、康复服务和社会支持网络,以减轻长新冠的长期健康与经济冲击。
摘要
新冠疫情深刻重塑了全球健康格局,然而长新冠(Long COVID)带来的长期健康负担仍缺乏充分了解,尤其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LMICs),由于监测有限和数据缺失,其可能造成的重大且持续性影响往往被低估。我们此前基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21)”框架,对2020至2021年间全球920个地点的新冠直接健康负担进行了评估,涵盖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以及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等指标。
本研究重点分析了“因伤残损失的生命年”(YLDs),特别聚焦于2021年,作为识别近年来潜在长新冠高风险地区和人群的早期指标。同时,我们还分析了不平等分布模式,以揭示易受影响群体。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发现LMICs的年龄标化YLD率明显更高,尤其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区。这些地区在此前的长新冠研究中被忽视,本研究表明它们可能特别易受其影响。在2021年年龄标化YLD率最高的前十个国家中,有80%属于低、低中或中等社会人口发展指数(SDI)水平。这种高年龄标化YLD率可能反映出系统脆弱性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健康不平等,预示着若缺乏有针对性的干预,这些地区可能至今仍面临较高且持久的长新冠负担。此外,我们的不平等分析结果强调,尽管LMICs中无论是相对富裕还是贫困群体都应受到关注,但最弱势人群由于资源匮乏、恢复能力有限,尤其需要被优先关注。
总体而言,本研究支持加强长新冠监测、拓展康复服务获取途径,并推动将其纳入全民健康覆盖体系的呼吁。持续更新的GBD数据将在追踪趋势和指导公共卫生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
结果
1. 2021年全球YLDs负担概况
2021年,全球因新冠导致的因伤残损失的生命年(YLDs)总数为14,252,860(不确定区间:5,138,707–33,727,828)。图1展示了该年全球年龄标化且性别合并的YLD率分布情况,并涵盖了来自17个本地报告数据较完善国家的详细地区级数据可视化结果。在≥20岁人群中,全球范围内女性的YLD率普遍高于男性,女性与男性的性别比(SR)为1.77。但在20岁以下人群中,男女之间的YLD率基本相当,性别比为1.02(见图2)。因此,全龄段总体性别比为1.62。按年龄分组来看(<20岁、20–54岁、≥55岁),YLD率最高的是20–54岁人群,为234.9(78.8–568.8)/10万人,其次为≥55岁组,最后是<20岁组(见图3)。

图一|2021年COVID-19相关YLD率的全球年龄标化分布图
本图展示了2021年全球因COVID-19导致的年龄标化YLD率分布情况,其中包含来自17个具有本地数据报告国家的详细地区级可视化结果。所有YLD率以每10万人口计,并合并男女数据进行呈现。地图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以及东欧部分地区的年龄标化YLD负担相对较高。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在2021年经历了更高的YLD负担。相比之下,大多数高收入国家(如北美的美国以及欧洲的英国、瑞典和挪威)的年龄标化YLD率明显较低。

图二|2021年COVID-19相关YLD率的全球及区域各年龄段的性别比值图
本图展示了2021年因COVID-19导致的YLD率在全球及各区域的不同年龄段中,女性与男性的比值(SR),用于反映不同性别在各年龄层的健康负担差异。

图三|2020–2021年COVID-19相关YLD率的全球与区域变化趋势图
本图展示了从2020年至2021年,全球及各区域的年龄标化、年龄分组、性别合并的COVID-19相关YLD率变化趋势,以每10万人口为单位计量。
2. 各区域的YLDs负担模式
从区域层面来看,尽管性别比大致与全球趋势一致(见图2),但不同年龄段的YLD率趋势(即 <20岁、20–54岁、≥55岁)在各区域之间并不完全一致(见图3)。例如,在高SDI区域,20–54岁人群的YLD率为113.4(39.4–266.8)/10万人,高于≥55岁人群的111.4(50.1–224.5)/10万人。相比之下,高-中SDI区域的≥55岁人群YLD率为175.2(77.4–368.0)/10万人,高于20–54岁人群的145.2(50.8–338.9)/10万人。在2021年五类SDI区域中(即高、高中、中、低中、低SDI),低SDI区域的年龄标化YLD率最高,为285.5(103.5–689.3)/10万人,其次是低中SDI区域(258.4 [94.7–609.2])和中SDI区域(150.3 [54.1–357.3])。与全球整体趋势不同的是,低SDI区域的最高年龄段YLD率出现在≥55岁人群中,为390.1(162.9–842.9)/10万人,高于20–54岁人群的379.1(125.3–937.8)/10万人和<20岁人群的118.7(37.1–331.4)/10万人(见图3)。在21个GBD区域中,东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年龄标化YLD率最高,为338.4(122.0–819.3)/10万人,略高于东欧地区的335.4(127.2–788.9)/10万人。在东欧地区,≥55岁人群的YLD率为532.4(230.0–1132.1)/10万人,高于20–54岁人群的418.3(150.9–984.4)/10万人。
3. 国家层面的差异:YLD负担最高的国家
图4展示了2020至2021年期间,各国年龄标化、性别合并的YLD率趋势与差异。表1列出了2021年年龄标化YLD率和全龄粗YLD率最高的前十个国家(详情见原文),以及纳入不平等分析的13个国家的YLD数据。图5a–w展示了这些国家在2020–2021年间的YLD率变化趋势,其中图5a–j聚焦于年龄标化YLD率最高的前10个国家,图5k–w则涵盖了参与不平等分析的13国。图6a–z进一步呈现了这13个国家内部各地方单位的年龄标化及全龄粗YLD率情况。具体来看,2021年年龄标化YLD率最高的10个国家,其YLD率在397.2至466.8/10万人之间,最低为赞比亚(397.2 [138.1–973.0]),最高为莫桑比克(466.8 [164.3–1092.7])(见图4)。这10个国家中有8个(80%)属于低、低中或中等SDI水平国家,包括莫桑比克、阿尔巴尼亚、伊拉克、马拉维、津巴布韦、巴勒斯坦、埃塞俄比亚和赞比亚。其余2个国家则为高-中SDI水平,没有任何高SDI国家在内。在这10个国家中,所有≥20岁人群的粗YLD率均表现为女性高于男性。与全球趋势不同的是,这些国家的最高年龄段YLD率均出现在≥55岁人群(见图5a–j)。另一方面,2021年全龄粗YLD率最高的10个国家,其数值范围为393.1至536.2/10万人,最低为利比亚(393.1 [135.0–934.0]),最高为北马其顿(536.2 [189.0–1244.4])。这10国中有8个(80%)为高-中或高SDI水平国家,其余2个为中等SDI国家,无低SDI国家在内。此外,在纳入不平等分析的13个国家中,2021年的年龄标化和全龄粗YLD率大致呈现出一个梯度趋势:最低出现在高SDI国家(如日本、挪威),其次是中SDI国家(如巴西、印度尼西亚),然后是低中SDI国家(如肯尼亚),最高则出现在低SDI国家(如埃塞俄比亚)。关于从全球到地方单位各层级的YLD负担的详细数据,详见我们先前研究报告(标题:Global, Regional, National, and Local Burden of COVID-19 With Inequality Analysis Across 920 Locations, 2020–2021)中的补充资料S2和S3。

图4|2020–2021年COVID-19相关YLD率的国家层面差异
本图展示了2020至2021年间,各国年龄标化、性别合并的YLD率的趋势与差异,用于反映COVID-19带来的非致死性健康负担在不同国家间的变化情况。

图5|2020–2021年YLD率变化趋势:2021年YLD标化率最高的前10个国家及13个纳入不平等分析的国家
图中各子图(a–w)展示了2020至2021年间,2021年年龄标化YLD率最高的前10个国家(a–j)及13个参与不平等分析的国家(k–w)的年龄标化YLD率与年龄分段YLD率的变化趋势。

图6|纳入不平等分析的13个国家中COVID-19 YLD率的地方层面差异(2020–2021年)
图中各子图(a–z)展示了2020至2021年间,13个国家内部各地方单位(local units)的COVID-19相关YLD率分布,其中:a–m子图展示年龄标化YLD率。n–z子图展示全龄粗YLD率。以每10万人口计。
4. 从全球到地方单位的YLD不平等趋势
表2(详情见原文)与图7展示了2020至2021年间COVID-19相关YLD率在全球至国家层面的绝对与相对不平等情况。按SII(斜率不平等指数)衡量的全球绝对不平等从2020年的−43.0扩大到2021年的−66.3(见图7),说明全球范围内低SDI国家的YLD负担加重。在五个SDI区域中,高SDI区域在2021年YLD的SII值为−70.2,为最大负值,表明在高SDI区域内部,低SDI国家承受了更高的YLD负担。相比之下,中、低中、低SDI区域的内部不平等较小,SII分别为:中SDI:7.3;低中SDI:−4.7;低SDI:7.8。
相对不平等指数(CII)的趋势与SII一致:在2021年,高SDI区域的低SDI人群承担了更高负担(CII = −0.16);而低SDI区域内部的YLD分布差异不大(CII = −0.03)。在国家内部(地方层面),我们对13个SDI水平各异的国家进行了SII和CII分析,结果显示2020至2021年间YLD不平等的趋势各不相同(见图8a–m):美国的SII为−68.9,为地方层面不平等最明显的国家;相反,墨西哥的SII为89.9,是SII值最高的国家,表明高SDI群体承担了更高YLD负担;英国、日本和挪威的不平等程度最小,SII分别为:英国:−3.7;日本:−2.6;挪威:−2.0。其中,英国的CII为0.01,为13国中相对不平等最小的国家。

图7|2020–2021年COVID-19 YLD率的全球与区域不平等
本图展示了2020至2021年间,COVID-19相关YLD率在全球范围内的不平等情况,以及2021年五个SDI区域内的YLD率不平等情况,指标覆盖全年龄段和男女合并人群。

图8|13个国家内部COVID-19 YLD率的不平等情况(2020–2021年,全年龄段,性别合并)
图中各子图(a–m)展示了2020至2021年间,纳入不平等分析的13个国家内部的YLD率绝对不平等(SII)与相对不平等(CII)情况,涵盖国家包括:(a) 巴西、(b) 埃塞俄比亚、(c) 肯尼亚、(d) 南非、(e) 印度尼西亚、(f) 伊朗、(g) 日本、(h) 巴基斯坦、(i) 美国、(j) 墨西哥、(k) 挪威、(l) 瑞典、(m) 英国。
部分讨论内容
年龄与性别差异
2021年,全球数据显示,≥20岁人群中女性的YLD率普遍高于男性(女/男比为1.77),而在20岁以下人群中,男女YLD率相近(比值为1.02),整体全龄段女/男比为1.62。这一发现与近年来多项有关长新冠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大型研究一致。例如,一项涵盖22个国家、120万人口的贝叶斯荟萃分析估计,在2020–2021年间,≥20岁的女性患长新冠的概率几乎是男性的两倍(10.6% vs. 5.4%)。另一项纳入了近73万人(2020–2024年)儿童和青少年的研究发现,21岁及以下女性发生长新冠的风险略高于同龄男性(校正风险比为1.17)。尽管这一风险比有统计学意义,但其数值接近1,说明在年轻女性中风险上升幅度有限。此外,我们观察到的1.62的全球YLD性别比为近期全球荟萃研究(包含2021年中至2024年中发表的22项原始研究)提供了重要佐证,该研究报告女性相对男性患长新冠的比值为1.55。
YLD负担的年龄模式也存在差异。例如,在美国,2021年YLD率在20–54岁人群中高于≥55岁人群。这可能与直觉认为“老年人负担更重”相悖,但与美国近期两项长新冠研究结果一致:年轻和中年成年人受到影响更严重。
这些证据共同表明,2021年的YLD率可作为一个有价值的初步指标,用于识别未来可能面临更高长新冠负担的特定年龄段和性别人群。此外,我们研究中发现的全球及区域不同年龄段(<20岁、20–54岁、≥55岁)YLD趋势强调了开展精细化分析的重要性,以避免易受影响的群体在整体数据中被掩盖。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LMICs)脆弱性
在不同社会人口发展水平中,2021年低、低中和中等SDI区域的年龄标化YLD率在五个SDI区域中排名前三,而21个GBD区域中以东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最高。值得注意的是,与全球总体趋势相反,低SDI区域在≥55岁人群中的年龄分段YLD率最高。这些发现,结合2022–2024年间有关LMIC中长新冠负担研究的缺乏,提供了早期证据表明:这些人群在近年内可能特别容易受到长新冠影响。
LMIC人群的脆弱性可以从两个核心角度理解。一方面,这些地区长新冠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往往因卫生系统能力不足、初级保健资源匮乏,以及慢性病负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而面临碎片化的照护体系。这些系统薄弱性加之社会保护措施有限(如收入支持),使得患者在健康和经济方面缺乏缓冲机制。另一方面,在LMIC中开展长新冠研究面临诸多挑战:转诊系统薄弱、患者随访能力有限,以及公众对该病的认知不足等。这些障碍,加之医疗资源紧张,导致长新冠在这些地区被严重漏诊和低估。因此,在资源匮乏环境中,长新冠的实际负担和影响几乎无法直接评估。的确,最近一项基于电子健康记录估算长新冠负担的国际研究完全依赖于高SDI和高-中SDI国家的10个数据库,没有包含任何LMIC数据。这种研究空白加剧了LMIC的脆弱性,进一步掩盖了这些人群中长新冠的真实负担。
本研究首次借助GBD 2021模型调整(对报告不足问题进行了大量校正),间接揭示了低、低中和中等SDI国家潜在的长新冠易感性。例如,我们发现2021年年龄标化YLD率最高的前10个国家中,有80%为低、低中或中等SDI国家,其中一半以上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低SDI区域2021年YLD率之高,反映出深层次的结构性健康不平等和系统性脆弱。此外,我们对13个国家进行的不平等分析发现:2021年YLD的年龄标化率与全龄粗率均呈现清晰的梯度分布,低SDI国家(如埃塞俄比亚)最高,高SDI国家(如日本、挪威)最低。这一发现与以往研究一致,即长新冠可能对LMIC地区人群的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尤为严重,原因在于医疗基础设施薄弱及合并疾病患病率较高。慢性伤残将进一步加剧本就紧张的医疗资源负担,恶化健康不平等,影响经济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研究的低、低中和中等SDI国家中,不仅最弱势群体,甚至相对较有优势的人群也可能承受较高的长新冠负担。我们在这些国家内部观察到的地方差异(即SII和CII)有限,说明长新冠负担并不局限于最贫困人群。然而,在这些环境下,社会经济最不利的群体仍需特别关注,因为他们通常资源最少、恢复能力最弱。我们此前GBD 2021新冠研究的补充数据中提供了低中收入国家按年龄、性别和地区分层的YLD估算结果,可为了解近年LMIC长新冠潜在负担提供支持,帮助政策制定者规划服务体系,提升这些地区患者的生活质量。
某些高SDI国家的YLD率异常偏高
高SDI区域在2021年表现出最大的国家间不平等(SII值最大),说明即便整体水平较低,其中一些国家可能仍面临较高的长新冠负担。因此,粗略地将高SDI国家视作“同质群体”可能掩盖了重要的国家级差异。在我们研究中,几个高SDI国家呈现出较高的YLD率,如美国、比利时和卡塔尔,这些国家2021年的年龄标化YLD率和全龄粗率均高于其他高SDI国家。这表明即便在资源充足的国家,长新冠负担和不平等仍然存在。事实上,2021年全龄YLD率最高的10个国家中,有8个属于高或高-中SDI国家(如捷克、俄罗斯、保加利亚),未见低SDI国家。这一发现再次强调:若仅依据汇总值分析,某些富裕地区中较高的长新冠负担可能被掩盖。
一些高或高-中SDI国家YLD率偏高,可能有多方面原因。首先,人口老龄化可能促进这一现象: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持续性症状,且感染后可能诱发或加重原有慢性病(如心血管、呼吸系统或神经退行性疾病),造成额外伤残。其次,医疗系统完善和公众认知度高使得这些国家更容易识别和报告长新冠病例,与LMIC中漏诊情况形成对比。在这些国家中,患者更倾向于寻求急性后期治疗,医生也更可能诊断长新冠,从而使YLD率相对偏高。第三,这些国家中慢性病(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患病率本身较高,增加了感染后发生持续伤残的可能。
综上,尽管资源充足,某些高或高-中SDI国家仍在2021年经历了较高的YLD负担。识别这些“离群值”对制定有针对性的国家政策尤为重要,也提醒我们:即使是富裕国家,也需警惕长新冠带来的公共卫生挑战。
地方层面不平等
即使在整体医疗系统较强的国家内部,也可观察到明显的地方层面差异。例如,在我们纳入不平等分析的13个国家中,美国在2021年表现出YLD率绝对不平等最大(SII最负),且在各州中,负担集中于弱势人群(CII为负)。
这与2022年一项美国全国性调查所揭示的长新冠负担差异相符,该调查覆盖近50万人,显示“曾患长新冠”的人群占比在各地差异显著:华盛顿特区(城市地区)为9.8%,而西弗吉尼亚州(农村地区)高达18.2%。同时,我们的研究发现,怀俄明州在2021年具有全国最高的全龄与年龄标化YLD率,这一发现与调查数据相符——数据显示该州“曾患长新冠”的比例为18.0%,仅次于西弗吉尼亚州。这些局部差异强调了地方医疗资源不均、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状况在长新冠结局中的作用,凸显了为弱势地区量身定制的公共卫生干预的重要性。
此外,我们还识别出一些在2021年YLD负担高于本国平均水平的地方单位,这些地区也应受到额外关注,因为它们可能在近几年面临更高的长新冠负担。因此,在这些“热点地区”可考虑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例如加强诊所服务能力、社区外展、康复服务等,以减轻COVID-19的长期影响。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想要在多个国家的地方层面验证这些观察结果,还需进一步研究与监测。特别是在LMIC中,加强地方数据采集(如长新冠相关监测)至关重要,才能确保新出现的高负担地区得到及时识别与支持。
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对2020至2021年间COVID-19直接导致的YLDs负担及相关健康不平等的全球至地方层面全面分析,并首次聚焦于识别在近年(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中可能面临更高长新冠负担的地区与人群。值得强调的是,鉴于长新冠在中低收入国家中可能带来的巨大且持久的健康负担,政策制定者应考虑采取行动,加强监测体系、扩大康复服务可及性,并促进公平的医疗资源分配。长新冠应被纳入全民健康覆盖的讨论范围,同时对高风险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源投入。为实现诊断标准统一、推动研究进展及实施基于证据的干预措施,国际合作至关重要。一种积极主动、协调一致的应对策略,对于缓解长期健康不平等、提升未来应对大流行的韧性至关重要。
尽管本研究不能替代基于个体数据的长新冠正式监测体系,但它提供了一种在数据不足或无法直接开展监测的地区识别潜在脆弱性的有价值的替代方法。借助GBD 2021中的YLD率及类似的疾病负担评估策略,研究者与政策制定者可初步识别需要重点关注的高风险人群与地理区域,并据此开展更深入的监测与支持。展望未来,借助将要发布的新版GBD估算结果,相关研究将有助于预测长新冠在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动态影响,从而为公共卫生系统提供更及时、精准的干预策略支持。
作者简介

Dr. Scott J. Tebbutt (通讯作者)
Scott J. Tebbutt 博士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系呼吸病学分部的教授,同时担任温哥华圣保罗医院心肺创新中心的首席研究员兼教育主任。他自 2020 年起担任器官衰竭预防卓越中心(Prevention of Organ Failure Centre of Excellence,简称 PROOF)的首席执行官,并自 2009 年起担任该中心的首席科学官。该中心是一家非营利组织,致力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医疗实践,重点研发可用于诊断和/或预测器官衰竭及其他临床上重要疾病指征的无创生物标志物。
期刊简介
《Med Research》是由 Wiley 与本领域数十位杰出华人科学家共同合作出版的综合性医学期刊。期刊由香港大学 袁硕峰教授和中南大学 刘志雄教授担任主编,致力于推动基础科学、转化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
作为 Wiley 出版集团旗下的全新医学综合类期刊,《Med Research》对标国际一流医学期刊如 Med、eBioMedicine 和 eClinicalMedicine,涵盖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各个学科领域。期刊预计将获得超过20分的影响因子。其核心目标是发表全球医学研究领域前 10% 的高影响力论文,推动医学前沿研究的发展。《Med Research》旨在通过提供高水平的学术平台,传播创新性研究成果、临床观察以及深入的学术讨论,从而提升全球患者的医疗护理质量。
期刊将刊登多种类型的文章,包括原创研究、综述、评论和通讯,涵盖生物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重点关注对人类健康和疾病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为鼓励和支持更多高质量研究的发表,在期刊成立的前三年,作者无需支付任何版面费用,即可发表其研究成果。
期刊信息
- 🌐 期刊主页: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29984971
- 📚 出版社:https://www.wiley.com
- ✉️ 邮箱:office@medresearch.org.cn
- 💬 公众号:Med Resear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