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胸痛1小时,突发室颤:不典型心梗的“致命突袭”

危重急救版达人 · 最后编辑于 2 天前 · 来自 Android · IP 安徽安徽
1191 浏览

病例信息

胸部疼痛1小时余不能缓解。

现病史

患者为中年男性,1小时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部疼痛,呈压榨样痛,疼痛程度剧烈,不能自行缓解,遂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患者近期因工作原因压力较大,抽烟、喝酒及熬夜次数较前明显增多(每日吸烟约20支,饮酒约500ml,夜间睡眠约4-5小时)。

就诊后完善第一次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仅有ST段轻度抬高(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约0.1mV),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均在正常范围(肌酸激酶同工酶:15U/L,参考值0-24U/L;肌红蛋白:40ng/ml,参考值0-70ng/ml;肌钙蛋白I:0.01ng/ml,参考值0-0.04ng/ml)。予以吗啡注射液5mg皮下注射止痛治疗后,患者胸部疼痛症状缓解。随后将患者放置于留观病房密切观察。

约20分钟后,患者突然出现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呼之不应,无口吐白沫,无大小便失禁。立即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心室颤动波,考虑为阿斯综合征发作。

体格检查

T:36.5℃,P:无法测出,R:20次/分,BP:80/50mmHg。

​一般情况:神志不清,呈昏迷状态,被动体位。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四肢皮肤湿冷。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部及其器官: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迟钝。耳鼻无异常分泌物,口唇发绀。颈部:柔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胸部: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处,未触及震颤,心界无扩大,心率无法测出,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肿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四肢:四肢无畸形,关节无红肿,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无法检查,生理反射未引出,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1. 心电图:首次检查Ⅱ、Ⅲ、aVF导联ST段轻度抬高约0.1mV;阿斯发作时提示心室颤动波。​

2. 心肌酶谱:首次检查正常;抢救后复查肌酸激酶同工酶:35U/L,肌红蛋白:150ng/ml,肌钙蛋白I:0.5ng/ml,均较前升高。

3. 血常规:白细胞:11.0×10⁹/L,中性粒细胞:75%,红细胞:4.5×10¹²/L,血红蛋白:130g/L,血小板:200×10⁹/L。

4.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2s,国际标准化比值:1.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5s,凝血酶时间:16s,纤维蛋白原:2.5g/L。

5. 肝肾功能、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

诊断

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下壁)​

2. 心室颤动​

3. 阿斯综合征

抢救过程

1. 立即予以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球囊辅助通气,同时准备除颤仪。

​2. 予以200J非同步电除颤1次后,心电图仍为心室颤动,再次予以200J非同步电除颤1次,患者心律转为窦性心律,心率约80次/分,血压升至100/60mmHg,意识逐渐恢复。

​3. 考虑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室颤动,符合溶栓指征(发病时间<3小时,无溶栓禁忌证),予以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

​4. 溶栓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心电图及出血情况,予以阿司匹林300mg嚼服,氯吡格雷300mg口服抗血小板治疗,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抗凝治疗。

​5. 溶栓后约30分钟,患者胸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复查心电图提示ST段较前回落>50%。

​6. 继续予以心电监护、吸氧、补液、营养心肌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平稳,转入心内科CCU进一步治疗。

文献参考

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中指出,对于发病时间<12小时、预期首次医疗接触至PCI时间>120分钟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是合理的选择。该患者发病时间约1.5小时,符合溶栓时间窗,且无溶栓禁忌证,故予以溶栓治疗。

2. 《2020 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提到,心室颤动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及时电除颤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措施。该患者出现心室颤动后,立即予以电除颤治疗,成功恢复窦性心律。

再次重申,凡事上至下颌疼痛,口角发紧,胸痛胸闷,下至腹部反映疼痛不适,均需排除心血管疾病。在接诊过程中,要严防急症错诊。

患者如有以上症状请必须做出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1. 密切动态监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可能无明显异常,需密切动态监测(每30-60分钟复查心电图,每2-4小时复查心肌酶谱),避免漏诊。如该患者首次检查心电图仅ST段轻度抬高,心肌酶谱正常,但若未留观监测,可能错过病情变化,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

2. 结合临床危险因素: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家族史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即使症状不典型(如仅表现为胸闷、上腹痛、牙痛等),也应高度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3. 其他检查手段: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


病例讨论

说点与疾病相关的事情,类似患者病情变化不典型,如若只予以基础止痛药使用,放任患者离院。出现问题,将是一场非常严重的医疗事故。所幸该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恢复,未造成严重影响。

要主动回应家属可能的疑问,避免误解,用“医学常识+指南依据”说明“病情的特殊性”和“我们处理的合理性”,用“共情+主动沟通”让家属感受到“被尊重、被告知。最大程度减少因病导致的疏离感。

急性心肌梗死 (748)
纠错
7 2 1
同行评议(5)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4.2
病例完整4.8
临床实用4.4
诊疗科学4.0
学术价值3.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