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后鼻孔闭锁如何诊治?这则案例值得学习
病例作者:杜君 占小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病例基本信息】
患儿,女,6岁,主诉为「发现左侧鼻孔狭窄6年,加重伴后鼻孔闭锁1月」
现病史:患儿6年前出生后发现左侧鼻塞,伴憋气及呛奶,当地医院行鼻窦CT提示左侧后鼻孔狭窄,建议观察。4年前因左侧持续鼻塞、黏涕再次就诊当地医院,建议观察,待年长后手术。1月前当地医院复查鼻窦CT,提示左侧后鼻孔闭锁,局部骨性狭窄,建议手术治疗。到我院就诊,为求进一步手术治疗收入我院。病程中患儿精神尚可、饮食正常,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6年前神经内科就诊提示左侧「胼胝体发育不全」建议观察。左侧眼裂较小,眼科诊断为「动眼神经麻痹,视神经发育不良」。B超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发育较同龄儿童差。
个人史家族史:足月剖宫产,无产伤窒息史,有一妹2岁,体健;余家族史无特殊,无特殊遗传病史。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T:36.5℃;P:90次/分;R:18次/分;身高:97cm,体重16kg。
专科查体:左眼裂小,口呼吸面容,舌体肥厚,双下鼻甲肿胀肥大,左侧鼻腔可见黏脓胶冻样分泌物。
【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1、外院鼻窦CT(2.18):左侧后鼻孔不通畅,局部呈骨性狭窄,局部见软组织充填,双侧蝶、筛、上颌窦内软组织密度影,双侧乳突内软组织密度影;
2、血常规(3.24):WBC 11.28x109/L N% 72%,CRP 7.82mg/L;
3、心电图(3.24):I°房室传导阻滞;
4、超声心动(3.24):先天性心脏病,右上肺静脉狭窄(轻度);
5、电子鼻咽镜(3.24): 左侧鼻腔狭窄,后鼻孔膜性闭锁,胶冻样分泌物,右侧鼻腔通畅;

图1:患儿鼻咽镜检查
6、声导抗(3.24):双B曲线;
7、鼻窦CT(3.26):左侧后鼻孔骨性狭窄,伴左侧中鼻甲发育小;全组鼻窦炎;腺样体肥大;鼻中隔偏曲。

图2:患儿鼻窦CT检查
【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
Ø 临床诊断
1、先天性后鼻孔闭锁(左)
根据患儿病史及既往就诊情况,鼻塞、流胶冻样涕等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可明确左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诊断。
2、慢性鼻窦炎
《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1]指出,慢性鼻窦炎诊断时依据临床症状(鼻塞,黏性或黏脓性鼻涕;可伴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鼻内镜检查(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性或黏脓性分泌物,鼻黏膜充血、水肿或有息肉)、鼻窦 CT 扫描结果(窦口鼻道复合体和/或鼻窦黏膜炎性病变)。
根据患儿既往就诊情况,鼻塞、流涕及典型影像学检查结果,可明确慢性鼻窦炎诊断。
Ø 治疗经过
1、鼻内镜下后鼻孔成形+药物支架置入术,「L」型切开同侧鼻中隔黏膜瓣,「倒L」型切开对侧鼻中隔黏膜瓣,掀起黏膜瓣,去除狭窄的骨性结构,扩大后鼻孔,置入药物支架(2025.3.27)。

图3:术中鼻内镜视野图
2、鼻咽部置入鼻窦药物洗脱支架。
3、弗雷氏管打水囊扩张。

图4:弗雷氏管打水囊扩张
【医生个人诊治心得】[2-4]
1、疾病学习:
先天性后鼻孔闭锁是指后鼻孔发生闭锁或阻塞,通常伴有翼板骨性异常及面中部生长异常;目前对于发病机制有两种说法:1、口鼻膜的持续存在阻碍了鼻与口咽部的连接;2、局部生长因子的变化导致鼻后孔狭小或闭锁。发病率约为1/7000例活产,女孩更易发病,2/3为单侧受累。后鼻孔闭锁是CHARGE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特征,在CHARGE综合征患者中发生率较高。
单侧闭锁发病较晚,单侧持续性鼻塞、胶冻样鼻腔分泌物潴留;双侧闭锁为新生儿急症之一,表现为上气道梗阻、呼吸伴杂音或发绀,这些表现在喂食时加重,而在哭闹时改善,需要使用特殊奶嘴;表现为周期性发绀(安静时加重,哭闹时缓解),哺乳困难(无法协调呼吸和吞咽),特征性「窒息-哭喊-缓解」循环。
可以用棉絮法/美蓝法/导管法进行简单判断:5fr或6fr导管从鼻部朝口咽部推进的距离<32mm。
2、治疗心得:
Ø 手术时机选择:对于单侧鼻孔闭锁需进行术前评估,评估项包括颅面CT扫描以及其他基于风险因素和临床表现的检查;若存在呼吸衰竭等呼吸障碍,可进行择期经鼻内窥镜或经皮手术;若无呼吸障碍,应至少在6个月后进行手术。
Ø 术中鼻中隔黏膜瓣的制作——单侧闭锁倒L型[4]:
(1)在鼻中隔后三分之一处进行垂直黏膜切口,形成两个黏膜瓣;
(2)移除后鼻甲和闭锁板;
(3)一个瓣膜向上旋转覆盖暴露的筛骨前骨,另一个瓣膜向下旋转覆盖鼻腔底部的暴露骨,并保持鼻腔侧壁的黏膜完整性。

图5:黏膜瓣的制作示意图
Ø 术后鼻喷激素使用和海盐水冲洗鼻腔:鼻孔闭锁在手术后可进行鼻冲洗及使用鼻用类固醇激素。且鼻用糖皮质激素也是慢性鼻窦炎的一线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9,54(2) : 81-100. DOI: 10.3760/cma.j.issn.1673-0860.2019.02.00.
[2]Keller JL, Kacker A. Choanal atresia, CHARGE association, and congenital nasalstenosis. 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 2000; 33:1343.
[3]Moreddu E, Rizzi M, Adil E, et al. International Pediatric Otolaryngology Group (IPOG)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Diagnosis, pre-operative, 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ediatric choanal atresia care. 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 2019. 123: 151-155.
[4]Elhassan HA, Karligkiotis A, Searyoh K, et al. Cross-over septal flap technique for choanal atresia surgery in two centres: how I do it. J Laryngol Otol. 2023. 137(8): 930-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