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阳虚便秘一则

丁香评论员 · 最后编辑于 7 小时前 · 来自 Android · IP 上海上海
79 浏览

病例信息

涂某,女,49岁

主诉:便秘5年余。

现病史:大便4~5日一行、干结难解,无明显便意感,腹无胀痛。眼睑及双下肢水肿,腰痛,小便短少。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中医诊断:便秘(阳虚水湿证)。

治法:温阳通便,利水消肿。

处方:真武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制附片8g(先煎30分钟),白芍15g,白术10g,生姜3片,茯苓15g,防己15g,黄芪15g。7剂,水煎,日1剂,分两次服。

二诊:服药后大便通畅、每日一行,颜面及双下肢水肿减轻,腰痛消失,尿量增加。

上方去防己,加猪苓15g,泽泻20g,即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15剂,水煎,日1剂,分两次服。

后随访,大便通畅,水肿消除。停药后大便一直正常。偶有水肿复发,但较轻,用上方仍效。



病例讨论

本例患者虽有水湿留滞体表之征象,肠道却现燥涩之象,同时伴有腰痛、脉沉细,此系肾的气化不及,以致水津不能四布,五经不能并行所致,故首诊选用真武汤合防己黄芪汤,复诊选用真武汤与五苓散并投

治疗原则旨在温阳化气行水,令水津四布,内渗肠道,大便自然正常。阳气具有兴奋、推动、温煦及发散功能。黄元御《四圣心源》指出:“阳主开,阴主阖,阳盛则隧窍开通而便坚,阴盛则关门闭涩而便结。”阳不化津之便秘者,临床上并非少数,但却常常易被忽略。

该类患者往往存在多服、久服寒凉泻下药物的病史,临床可见便秘又可伴见眩晕、身重、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口干不欲饮等症。肾为水脏,主司二便。肾阳亏虚,气化不利,气不化津而致便秘者,因水液不能化生阴津以润肠腑,反可致内停泛溢肌肤,前不利则小便短少而不利,后不利则大便干秘而不利。阳虚水湿不化,也可伴见湿象,苔白腻或舌面润

便秘 (67)
纠错
回复收藏2
同行评议(0)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病例完整NaN
临床实用NaN
诊疗科学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