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职称评审|大地方评分,小地方投票

心情驿站版达人 · 最后编辑于 1 天前 · 来自 Android · IP 云南云南
3445 浏览
推荐、达人点赞 2 项荣誉

最近,和朋友聊天,他的主治晋升申请被否了,原因是投票不通过,否定票原因是他的初职执业时间是在不同单位进行的:总执业时间超五年,但本单位的初级执业时间不足四年。聊了很多,借此机会,说说我的一些浅薄见解。

通常,医师在注册执业医师后执业4年,可报考主治医师考试(基层直接报考,二三级需附加一年下基层经验),取得职称证书后申请中级职称,在有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评审聘任中级职称,评审条件则各个单位内不尽相同。

据我所知,二级三级医院评审以多方面能力评分为主,分高者得,评分内容包括“医教研”三个方面,也就是临床工作量(诊疗量、操作量、应急保障、医院层面的兼职工作等)、教学(医学生带教、科室小讲课、病案分析等)、科研成果(课题、论文、专利等)。

一级医院则不一样,没有系统评分,以投票为准,一定程度上是看人心、人缘,能力强、努力工作的不一定能上,也就是应了那句话“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在基层单位体现的淋漓尽致,那上级医院是不是就没有“人情世故”呢?

并不是。在上级医院,几百上千人的单位,小医生就是一个“螺丝钉”,能接触到的领导就是主任、护士长,大概率接触不到有决策权的上层领导。所以,螺丝钉不需要太多的“人情世故”,拼命“卷”就好了。

基层单位,小医生不再是纯粹的“螺丝钉”。基层工作人员相对较少,又要保障公卫、临床、行政等方面的“五脏俱全”,小医生可能兼任很多不同的工作。

一方面,精力分散后没办法兼顾“医教研”,更有甚者由于环境和认知有限,“医”都没有完全搞明白,谈何“教研”。基层医疗水平偏低是真实存在,也是需要逐步改变的。

ps:园子里有一位老师说过,某些基层医生连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都没搞明白。

一方面,基层医院真正搞临床的医生少得可怜。举例:一个50人左右的卫生服务中心,看病的医生可能不会超过10个,其他大部分人员其实在公卫上。临床医生可以用诊疗量、操作量以及一些经济指标评估工作量,但是公卫医生用什么评判呢?公卫工作庞杂,有的项目好干、有的项目难干,很难系统评估。还有一部分医生可能在管理岗位,管理岗位的评估那就更难了。

再一方面,基层单位的一线员工是可以直接接触到领导和相关办事人员的,这方面我就不想多说了。

所以,基层医院职称晋升没办法参照大医院的“医教研”评分法,那也就只剩下看似公平、实则...的“投票”了。


24 2 1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