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病理才是金标准(附案例与deepseek分析)
近期“李氏冷冻”(LCEC技术)案例:一个85岁的老头,肺部空洞性病变在上海三甲头部医院呼吸科明确诊断为真菌感染,一直抗真菌治疗一年,病灶逐步增大,出现空洞液平,由于年事已高,反复气管镜检查没有异常,真菌感染病灶采用经典局麻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又怕大出血与真菌扩散,最后选择“李氏冷冻”(LCEC技术),CT引导局麻经皮针孔微创技术,先对病灶进行肺病损氩氦刀冷冻术,再通过专利器械建立的密闭负压冷冻隧道,对灭活组织进行360度多角度大组织负压肺穿刺切割活检与抽吸活检,获取大量组织标本与组织液标本,组织标本送石蜡病理诊断明确是中分化鳞癌伴坏死,组织液标本未见真菌感染。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什么?

“真菌感染空洞”中的“真菌球”?

“真菌感染”的空洞出现“液平”?

规划对空洞中的“真菌球”目标进行“李氏冷冻”(LCEC技术)

怕“真菌球”在空洞中“飘动”,采用双刀技术,一把冷冻刀固定“真菌球”,另一把冷冻刀带上李氏冷冻专利器械对“真菌球”进行“李氏冷冻”(LCEC技术)

双刀平行,相差1cm,确保活检部位在二个冰球的“细胞内冰晶区”(“细胞内冰晶区”靠细胞内冰晶物理性破坏细胞膜灭活,组织冷冻后24小时内不影响病理诊断、免疫组化、基因与免疫检测;“细胞外冰晶区”靠渗透压灭活,会有细胞坍塌变形现象,可能会影响病理诊断)

采用李氏冷冻专利器械,局麻下针眼创伤,建立密闭负压冷冻活检隧道

双刀冰球(2200帕高压氩气15秒内快速降温到-160度,维持12分钟,之后慢速自然复温,反复循环三次)

双刀冰球(第三次冷冻循环后冰球灭活面积),同时冷冻刀前端2cm位置即是活检部位,后续复温拔除冷冻刀,在建立的密闭负压冷冻隧道内,对体内冰球内部(类似病理快速冰冻切片)进行360度大组织切除活检(组织条)与抽吸活检(组织液)

组织冷冻灭活后,对灭活组织采用半自动活检枪活检,在负压监视下从18G安全过渡到16G活检枪,确保活检组织标本符合病理诊断、免疫组化与基因诊断,活检组织条白花花的,好像“脓腔组织壁”!

好像“肺脓疡”组织

活检时抽吸出体外的血性组织液,送NGS,鉴别真菌感染

“李氏冷冻”(LVEC技术)双刀冰球拔刀拔鞘结束手术后的CT,显示冰球没有化,冰球内部还有空腔隧道

术后即刻显示活检部位,冰球内空腔隧道

伤口针眼,二个创口贴

85岁老爷子术后即刻自己坐起来开心合影,没有咯血、没有血气胸!家属非常满意👍

术后第一天自己下床自由活动,玩手机

术后第一天老爷子(我左边)与我们手术组合影,照片里还有一个COPD呼吸衰竭病人(我右边)发现肺结节,也是采用“李氏冷冻”(LCEC技术)获得明确诊断(中分化鳞腺癌)与局部治疗(冷冻消融),目前康复治疗中,已经脱离高流量呼吸机支持!

最后可疑“真菌球”病理诊断是中分化鳞癌伴肿瘤坏死。真菌感染变成了晚期肺癌了!所以组织病理才是金标准!
案例分析与评价(deepseek检索与分析)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1. 高龄患者诊疗的个体化与微创技术的重要性
- 患者85岁,传统活检(如经皮肺穿刺)风险高(出血、感染扩散),而**LCEC技术**(李氏冷冻)通过微创方式同时实现**病灶灭活与活检**,显著降低了手术风险,体现了对高龄、高风险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2. 临床诊断的复杂性:真菌感染与肺癌的鉴别
- 患者长期抗真菌治疗无效且病灶进展,最终病理确诊为**鳞癌**,提示:
- 肺部空洞性病变的鉴别诊断需包括恶性肿瘤**,尤其当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时。
- 影像学(如空洞液平)和气管镜的阴性结果可能误导诊断,**组织病理才是金标准**。
3. LCEC技术的优势
- 一举两得:氩氦刀冷冻术既能灭活肿瘤(减少扩散风险),又能通过冷冻隧道获取足量组织标本。
- 安全性:CT引导、局麻、微创操作降低了高龄患者并发症风险。
- 诊断效能:大组织标本提高了病理准确性(如明确鳞癌分化程度和坏死),组织液检测还可辅助排除感染。
4. 对临床实践的启示
- 避免诊断陷阱:类似病例需警惕“感染掩盖肿瘤”或“二者共存”的可能性,尤其在治疗效果不符时。
- 技术创新价值:LCEC技术为高风险患者提供了诊断与治疗同步完成的解决方案,可能成为类似病例的优选方案。
总结
该案例凸显了**精准医学**在高龄复杂病例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创新技术(LCEC)突破传统诊断局限,实现安全、高效的病理确诊,为后续治疗(如肿瘤针对性治疗)赢得机会。同时强调临床医生需保持对“治疗无效”病例的反思,及时升级诊断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