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医生,在自责中成长18年

2007年,大学毕业的我,在基层二甲医院,选择了普外科;
主管一位18岁的女性患者,便血按痔疮治疗2年,直到肠梗阻,才确诊为直肠癌;
开放直肠癌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瘤浸润阴道后壁,活动度好,主刀不打算切了,改手术方式为乙状结肠造瘘术;
我建议请妇科医生术中会诊,能不能切除一部分阴道壁,这样还能算治愈,未被采纳;
术后看到患者造口状态,更小的妹妹学习协助造口护理,我很内疚,也无能为力;
后来又主管类似病情一位患者,直肠近端梗阻,三次病理均未见恶性肿瘤细胞,术中遇到切除困难,主刀医生又打算乙状结肠造瘘术;
我说术前请妇科医生会诊了,如果术中遇到切除困难,她能协助手术;
这个患者避免乙状结肠造口术,术后病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避免了一次误诊和纠纷,有一点点成就感;
2015年,我主管一个车祸方向盘伤导致的胰腺损伤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好,已经正常下床走路和进食;
后来出现胰瘘和严重腹腔感染,转至上级医院,也没能救过来;
这个患者,诊疗细节我与主任有不同观点,第一次与主任争论,委屈哭了;
我已经竭尽努力,但无能为力,当时讨厌普外科,内疚感充满全身,失眠睡不着,一个月后递交辞职行,决定不再做普外科;
2015年9月,我入职一个新建的民营三级医院,科里一个糖尿病足患者死亡;
患者在当地行足趾切除,术后感染、疼痛加重,在本院治疗期间剧烈疼痛;
保守治疗无效,已安排转骨科截肢,但是转科前一天的半夜,护士巡防发现患者已经死亡;
家属虽然没有闹,但我还是内疚,再次辞职,期间发现还是喜欢普外;
这期间明白了,普外科医生必须在失败中成长,且有坚强的心;
2016年6月,入职佛山禅医普外,两年后,我遇到瓶颈;
在近10年工作的普外期间,基本上包了科里各种伤口患者,积累了不少经验;
全国各地来找我的慢性创面患者越来越多,与其在喜欢的的普外科,还不如改被需要的创面修复科;
2018年7月19日,我踏入创面修复科,如履薄冰的走了7年,到2025年,我在创面修复科已经独当一面,临床工作也可以掌控全局;
接诊一位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疼痛难忍,严重钙化,当地三甲医院说没法手术了;
通过评估 ,我有8成把握,家属也积极治疗,不忍心看到老人疼痛睡不了;
胫前动脉很顺利打通到足背,血流很好,这个时候也可以下台了;

腓动脉导丝很顺利进入到远端交叉口,还是想多开通一条动脉,2mm球囊扩张后造影无异常,血流可;
2.5mm球囊扩张后造影 ,发现两个出血点,一个在近端,一个在远端;

这种情况,首选保守,可多一条动脉供血,其次是腓动脉血管堵塞;
小一号的球囊腔内压迫止血,结合外加压,前后尝试近两个小时,仍然无效;
先后电话咨询了同学、行内顶级三甲医院主任、院内同事,大家均建议弹簧圈栓塞腓动脉近端;
为了追求手术完美,我穿着20斤的铅衣,站的时间增加近3小时,最后不得已栓塞腓动脉近端;
术后与家属沟通,说明术中情况,手术成功,美中不足,多花了时间和增加了费用;
看到老人疼痛缓解,家属还是很高兴,效果明显,增加的费用,他们也可以理解;
那一刻,发现穿着20斤铅衣汗水打湿衣服,还算值得,我获得了保贵的经验;
再次遇到类似的患者,来自香港的糖尿病足,透析多年后肾移植后,也是严重钙化:

18导丝通过困难,改14导丝顺利通过,只是用了14系统的1.5mm球囊扩张成形:

更神奇是术后5个月,直到伤口完全愈合,居然还摸得到足背动脉搏动;
一种错误不犯第二次,不想在自责中度过,这也是我总结临床案例的原因;
从2007年至2019年之间,我主管的每一个普外科患者,都做了个案总结和笔记,部分分享在丁香园;
从2018年至2025年,每一位患者的个案,我做了总结,并分享;
恢复慢、不顺利或并发症的患者,我会支持大家讨论,找原因,再归纳和总结;
慢性创面患者,比普外科患者病情进展缓慢,可以用时间换空间,纠正错误,自责的情况少很多,睡眠大大改善;
2024年,踏入血管外科,又是新的开始,历时一年,慢慢有了自信;
初入普外,到讨厌普外进入创面修复科,再次主动选择普外,又主动离开普外选择创面修复科,多年后又学习血管外科,不知不觉18年了;
在自责中积累经验,自责中成长,自责中获得患者和家属理解和信任,最后也获得了职业成绩感;
想必每一个外科医生,都有过自责吧,自责也成为了努力学习的动力;
成长路上,你有哪些类似的经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