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央视暗访,这些网红医生被曝光!多地发布禁令:未经报备,医务人员禁止擅自科普!

影像核医学版版主 · 最后编辑于 07-03 · IP 浙江浙江
10.5 万 浏览
icon龙寒唯有月 达人已点赞

央视曝光部分网红医生乱象;线上引流,线下高价开药

近日,据消费者举报信息,央视《经济半小时》记者在诸多短视频平台,发现大量通过医院资质认证或实名认证的医生账号。点开后发现,这些账户往往自称是“专家医生”,号称有一套独家方法或特效药,能治疗肝病、肾病、心血管病等。

《经济半小时》记者随后假装患者,跟随一位所谓的网红医生指引,来到某医院就诊。接诊医生简单看了舌相、号脉,约5分钟后,给出治疗意见,并开出3268元的中药。

img

针对“后续如何调整用药”这一问题,该接诊医生表示,在人的一生中,除一些特殊情况外,“脉”是不会变化的。因此,不用诊脉,也可以随时直接调整用药。

“央视财经”报道显示,另一名自称是“某*医院”的网红医生,通过几分钟的线上看诊,就开出总计3000多元的中药。

img

除了线上虚假开药、虚假编造等医疗乱象,医院的灰色地带还在检验科慢慢滋生。据网友曝光,部分医院检验错误解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科工作人员通过科普视频在社交软件上承接 “业务”,在未取得患者完整病史、未开展临床检查的情况下,公然违规解读检验报告,并以“加急费”“专家咨询费”等名义收取单笔的高额费用。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这些缺乏临床资质的检验人员为招揽生意,竟公然宣称 “一张报告单就能确诊疾病”。某患者家属愤怒揭露,其家人因轻信他人 “癌症指标正常” 的


卫健委明确:未经报备,医务人员禁止擅自开展科普

5月16日,健康四川官微发布了《四川省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试行)》。

其中,特别强调职务行为与个人行为的切割,第8条明确:禁止个人在未向所在单位申报并获得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利用职务身份开设用于发布健康科普内容的个人自媒体账号。

3月20日,上海市发布了首个《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试行)》,作为全国首个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情形汇总,文件从法律法规、虚假宣传、个人账号开设和退休人员权限等 9 个方面,对医生科普做出了规范。

img

4月22日,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近日联合制定并发布了《健康科普知识发布与传播“十不许”(试行)》,其中明确禁止与不良营销团队合作、利用医疗委员会职务“擦边”博流量。


对此,你怎么看?

151 59 37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5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