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真相揭秘!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老年女性,田某某,80岁,退休人员。2024.04.08住院。
【主诉】:发热伴咳嗽、咳痰2月。
【现病史及既往史】:患者近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8.8℃,伴畏寒、乏力,无肌肉酸痛、盗汗,伴咳嗽、咳痰,非刺激性咳嗽,咳黄色黏痰,不易咳出,无脓臭痰及咳血,无呼吸困难。感轻度头晕,无头痛及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2024年04月05日就诊我院急诊查血常规:WBC 12.6*10^9/L HGB 109g/L PLT 202*10^9/L NEU 80%。肝素结合蛋白:18.04ng/ml。胸部CT:两肺陈旧结核;右肺上叶局部支气管牵拉扩张;两肺间质纤维化,伴多发慢性炎症;心脏增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两侧胸膜肥厚。予以舒普深 3.0 bid消炎效果不佳。就诊我科病房。自发病以来,神志清楚,精神弱,饮食及睡眠不佳,便秘,小便正常,体重较前下降(具体不详)。
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脑梗死、腰椎间盘突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多年。2008年行心脏起搏器置入术;2011年诊断“溶血性贫血”;睡眠障碍、胃肠息肉多年。慢性阑尾炎多年;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陈旧性肺结核多年;对硫辛酸过敏。
【检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口唇发绀,肋间隙增宽,肺部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啰音,心脏听诊无异常,腹部查体无异常,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
胸部CT:





【临床诊断】: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MAC感染);细菌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症;高血压病3级 极高危;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具有心脏起搏器状态 心功能三3级;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睡眠障碍;便秘
【治疗经过及结果】:入院后予以控制血糖、血压、改善甲状腺功能和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静点头孢噻肟他唑巴坦 2.34 bid消炎,积极化痰等治疗效果不佳。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气管吸出物抗酸染色(++),并留取痰NGS提示鸟分支杆菌复合菌群。如下:

抗MAC治疗(权衡药物相互作用与基础病): 调整方案:
克拉霉素500mg bid(避免与利福平联用,因药敏中介+激素相互作用风险)。
乙胺丁醇15mg/kg qd + 莫西沙星400mg qd(替代利福平,覆盖MAC且对COPD有益)。
疗程:痰培养转阴后12个月(总疗程≥18个月)。
监测:
每月肝肾功能(MTX+克拉霉素肝毒性叠加风险)。
血糖(克拉霉素可增强降糖药效果,需防低血糖)。
随访:
3个月:咳嗽减轻,肺功能稳定。
6个月:CT示支气管扩张减轻,无新发病灶。
总结与讨论
老年MAC感染合并多系统疾病需综合评估宿主-病原体-药物三方面矛盾,治疗需动态调整。此例体现了复杂慢性病管理中“感染控制”与“基础病进展”的精细化平衡。NGS基因二代测序给疾病诊断提供了新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