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乳腺癌精准治疗新突破!
【669】乳腺癌精准治疗新突破!
——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助力无创治愈迈入现实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2025年05月08日B版
“近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一科、放射治疗科、乳腺影像诊断科及乳腺病理研究室密切协作,使一位早期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治疗后肿瘤病灶全部消退,经影像及病理充分评估,使该患者免除了手术治疗,标志着我国乳腺癌精准治疗迈入新阶段。
当得知最终病理评估显示肿瘤病灶已完全消退,仅需要定期随访、不需要手术干预时,魏女士(化名)激动落泪。她成为国内首位通过“无切口”方式实现临床完全缓解的乳腺癌患者,这一突破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治愈希望,更为乳腺癌治疗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
病例回顾
突破传统,探索无创治愈
2024年4月,魏女士被确诊为乳腺癌。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噩耗,她四处查阅资料,了解到手术仍然是当前乳腺癌主要的治愈手段,即便是早期乳腺癌患者,也需要接受保乳手术。然而,保乳手术仍需要切除部分乳腺组织,并在皮肤上留下不可避免的手术痕迹,这对追求生活质量的患者而言是巨大的心理挑战。
经过多方咨询,魏女士了解到,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一科主任医师曹旭晨与放射治疗科主任医师庞青松正联合开展一项早期乳腺癌“豁免手术”临床研究。该研究区别于传统治疗模式,旨在通过精准的新辅助放化疗、先进的影像学评估及精准病理检测,使三阴性和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在无任何手术切口的情况下达到临床完全缓解,实现“无创治愈”。
在充分了解研究背景和治疗方案后,魏女士毫不犹豫地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正式接受治疗。
精准治疗
多学科协作的高科技“攻坚战”
多模态影像技术引领精准评估 在乳腺影像诊断科主任路红、副主任朱鹰团队的精心安排下,魏女士接受了严格的新辅助治疗前后多模态影像评估,包括超声引导下病灶内植入定位夹,以确保疗效评估的精准性。此外,还结合乳腺X线(钼靶)、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进行综合判定,为后续治疗提供精准依据。
智能化精准放疗靶向攻克肿瘤 新辅助放疗由放射治疗科主任医师庞青松、副主任医师王静联合实施,利用MIM软件融合新辅助治疗前后的CT影像,精准勾画肿瘤靶区,采用先进的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及影像引导放疗(IGRT)技术,确保放疗精准覆盖病灶,彻底消灭潜在残存癌细胞,实现手术级治疗效果(图1、图2)。
组织活检提供“金标准”验证 放疗结束后,魏女士接受了钼靶引导下的真空辅助组织活检(VACB),以充分获取病理样本并降低假阴性风险。该方法具备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为“豁免手术”提供最核心的科学依据。
多学科严格把关确保治愈安全性 对于放疗后仍有肿瘤残存的患者,团队会及时调整策略,确保治愈效果。即便在随访期内出现复发风险,仍可采用挽救性手术,实现长期治疗目标。
最终,在临床、影像、病理等多学科严格评估下,魏女士顺利达成“豁免手术”标准,实现了“完美治愈”。她不仅收获了健康,也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乳腺癌治疗团队建立了深厚信任,并愿意积极参与后续随访。
临床意义
开创乳腺癌“无切口治愈”先河
此次诊疗突破性地实现了乳房完整性保护,为患者规避了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极大提升了生活质量和心理福祉,同时也降低了医疗负担,实现了多方共赢。同时,早期乳腺癌“豁免手术”临床研究的开展不仅代表着我国在乳腺癌器官保全领域进入了更高阶段,也标志着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成为全球少数实现该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医学中心之一。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持续推动乳腺癌诊疗创新。本项研究的成功落地,也充分展现了多学科协作及转化医学研究的巨大潜力。
今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将进一步优化技术路径,扩大临床适应人群,并探索基于生物标志物的精准预测体系,推动乳腺癌治疗迈向“精准无创”新时代,为更多患者提供安全、高效、创新的治疗方案,助力乳腺癌防治事业迈上新台阶。(通讯员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朱芸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桂晶晶 整理)
肿瘤周刊2025年05月08日B版 (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