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面对考试应该怎么做
我承认自己是比较笨的,因为过去我不会考试,经常落败,甚至多次因为差了一两分而不得不等待复习一年再次参加考试,浪费了自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无形中给自己带来压力,毕竟是等了一年才等到的一次机会,万一再考砸了怎么办?而实际情况确实有几次依然考的不好,又要浪费一年时间重新规划复习,而这一年过得很辛苦,别的什么都不想干,很懊恼,又后悔为什么自己没有全力以赴,造成现在这个局面,现在只想专心备考,不干其他的,这无形中又浪费了许多时间,效率也没这么高。
这就是我的经历,面对考试,很失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如果准备考试,一定要在考试前的复习中全力以赴,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以为自己运气好,考场上遇到的题都会,蒙的题都对,那怎么可能呢?在家复习的时候都做不对,就别指望在考场出现奇迹。
一定要坦然接受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是什么水平,有多大本事,自己最清楚,不要自欺欺人,因为没人能替你承担后果,只有自己。
实事求是,是面对任何考试的基本心态。
可是,知道自己什么水平下一步怎么打?自己水平确实很差啊,这么多题都不会做,做不出,不知道怎么做,背后这么多知识点我都没掌握,离考试没有多长时间了,怎么在短时间内掌握记住这么多知识呢?
这就是考试前第二个关键心态——踏实推进。
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复习。依然不能有侥幸心理,以为把题过了一遍,把答案记住了,这道题就会了,这怎么可能呢?一道题里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找出来了吗?你知道它要考你哪些方面的问题吗?这些涉及的问题你都查找并记住了吗?不得不承认有些题会在考场上重现,这类题目大部分都是记忆性的题目,也就是一对一的答案,不需要推理,这是事实,无需太多思考,不需要动脑筋发挥。但是这类题目就是基础,也就是基础题它不会在题目总数中占比太多,它大部分会融合到复杂题目里作为一个基础知识点考你,你不会这个基础知识点,就读不懂题,分析不出来它要问的是什么问题,你不懂基础知识点你就是个外行,你只记住这个基础知识点也仅代表你刚刚上小学,而考试至少也得达到中学毕业的水平,甚至难度大一点的要达到高考这样选拔性考试的水平,你觉得仅仅记住那些基础性知识点的题目有可能考的过吗?把题都背下来了也没用,这仅仅是基础,是后面要用到的基础。基础是逻辑分析的起点,是做更多的一般性题目和复杂性题目的工具。它很重要,先要攻破它们,但不能只停留于基础。
更多的题目需要你去分析,作为一个实事求是的备考者,先要问问自己题目能读懂吗?题目中涉及的名词有没有看不明白,不知道说什么的?再问问自己,这些看不明白的词,涉及的到哪些概念?它虽然没提某个概念却是指向着哪些概念?这里需要稍微用一下推理能力,但这仅仅是一种自然的推理,因为题目设计总是要隐藏一些真实的目的,而你连被它隐藏着的真正要考你什么都看不出来的话,这题就真的需要研究一下,看看明白了。
除了题目以外,真正需要分析的是选项。毕竟是复习备考,你总要学一点东西,题目大多仅指向一个考点,而选项之所以能成为选项,一定是它具备了一定的迷惑性,这几个选项之间有一定的相似点,找到这些相似点你就看懂了一半,另一半就是要彻底研究透这几个选项涉及到哪些知识点。因为这些知识点很可能在真实的考场上遇到。
复习就是要找到自己不会的部分加以强化记忆深刻理解。对于已经会的,已经形成肌肉记忆的,就不要浪费时间再复习了。
如果时间确实比较紧,你可能仅仅做到把题目中设计的知识点牢牢掌握,不去看选项中的知识点,当然这样做就需要多见一些题,也就是刷题。但是我依然推崇彻底分析一道题目,从问题到选项彻底搞明白,因为这一道复杂的问题能够演化出无数题目,你只要掌握好了元知识,就能以不变应万变。而且最重要的是你刷题不就是为了要穷尽不同知识点的各种考法吗?很显然这些知识点是有限的,他们在课本里其实就2页,知识点再多也就是一本书的量,你是能够全部看完的。
最后如果确确实实没有太多时间了,就找到那些常考的,重点的知识点,也是一样彻底研究透,他们被考的几率更大,占比更多,最有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