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人生第二次考执医及二十年前后执医考试区别主观对比
第一次考执业医师是二十年前,之前一年内本科毕业分配到基层后,先是下放到一线带班割草打鸟三个月,苏北的夏天酷热难当,每天戴个草帽晒得乌黑,晚上还要站岗,乡下最难熬的是蚊子,就这样三个月后回门诊所上班,主要工作是感冒发烧和开转诊单,算完成毕业后第一课,即完成从一个大学毕业的白面书生融入了基层的转变。
因为不满于这种现状和24岁就可以看到42岁这样一眼到头的人生,我自学了一个紧缺专业,虽然有难度,但是没日没夜两个月加上悟性也竟然入门了,加之大学时候不务正业天天写小说散文积累的写作天赋,门诊所没干三个月,我又改行到了战勤办,当战勤参谋。其实这个岗位那时候想干的人挤破头,需要的核心能力就是要能说能写还 。。。。。能喝,那时候风气如是,现在当然绝迹了,年轻的我酒量也很大,白的两斤下肚还能出来晃几步,把一众老家伙们着实震慑很多。
这样干了半年吧,因为我还是借调状态,卫生队的战友说可以去报执业医师了,那时候报名审核很简单,一张卫生队盖个章的表和学历证书交上去就可以了,县卫生局医政科很多我们卫生队转业的战友,因为基层军医干长了,因为没啥技术,转业时候基本放弃医疗去干公务员了。考试是倒了三四个车,我啥也没看,因为在战勤办干活每天忙得飞起,从乡下的驻地到地级市卫校里面,花了血本在考点附近住了一夜宾馆。
那时候的技能考试其实很简单,各个环节问的说的比操作演示的多得多,也没啥模拟教具,有的就是一张桌子一个考官,他就是问你你复述,现在回头看,更多的像是在面试你这小子适合不适合或者像不像当医生?比如我当时抽到心电图操作,考官并没有让我操作,而是让我把12个导联的位置复述一遍,因为实习那年天天在心内科给患者做这个,于是虽然一年没看,仍然不费吹灰之力就说完了,病例分析因为实习时候写过吧不少病历,评肌肉记忆也很容易过关。
至于那时候的笔试就更简单了,卫生队的同事前一年买了一套人卫的官方指导用书,跟我说,都不用看,你就练习后面的模拟题,我只花了二十多天做了一半的试题,就通过了,但是只查了分数,后面啥都没去办了 这也是多年后还要折腾第二次考的症结所在。言归正传,那时候笔试大量题目几乎是原题或者接近原题。这个证后面因为改行任命,以及军地衔接等很多因素,在我退役那年到处折腾想把资格证恢复的时候,发现竟然系统已经没有了。
然后,考完后其实一直也没干临床,继续干战勤,干了十多年,从基层干到区级大机关,后面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军改时候也不想被分流来分流去了,对机关衙门生活也是厌恶了,于是就走了,也辞了公务员安置,来上海沪漂,这中间发生了很多事,干过很多行当,也赚了一些钱,安顿好生活,疫情后突然想到我是不是考个执照,以增强自食其力的能力呢?
回到卫生系统找了个底层谋生岗位后,我发现其实医疗几乎忘得一干二净,2021年第一次报考执医,没准备裸考,此时距离本科毕业已经十七八年,纯粹想试一试水深水浅,技能抽了个穿脱手术衣,想着好简单运气好,实际操作直接这个环节不合格,考官说不用考后面的了,你已经因为无菌扣分不及格了。
于是第二年做了备考计划,买了个光盘,每天下班看,每个操作视频写成流程图,标明节点,这样整整看了两个月,计算学习时间的话应该是100小时左右,去考试技能通过,但是此时距离笔试也不远,根本没看,笔试第一次裸考继续测试水深水浅,想着如果实在难度大,自己年龄也大了就算了,技能考过就算给自己一个纪念吧。我坚持裸考做完题目,发现很多题目你说难吧也不是太难,但是每个题目也藏着很多坑,裸考分数293,跟同事自嘲一句,我说我十七八年不干临床,仍然可以去西藏当医生执业了。
我说这句话的时候,突然觉得黯然了,眼眶有点模糊,我想到了自己的青春理想,我并不是想干什么理论研究的,虽然改行后的职业才让我进了城市,提升层次,改变命运,如果一直干基层军医,我也不可能走到目前的人生节点。
因为裸考293,让我觉得努力是有可能过的,二试间隔太短,技能成绩两年有效,于是筹划了2023备考计划,从前一年十二月开始,每天晚上学习五小时,除了周末节假日,平时雷打不动,把所有知识点过一遍以后,又买了机构的课程,机构归纳的重点听两遍,然后做题,做完后核对答案时候必看解析,解析不明白的地方回到教科书,就这样线上学习500多小时,线下刷题和查阅这些时间估计也有200小时左右,最后一口气通过次年一试。
由于年纪上去,平时学习也不是特别专心,还经常要刷个抖音回个微信,周末节假日也一定是休息娱乐不碰书的,我建议高龄考生可以参考我这样把战线拉得长一些,整体不要绷太紧。
时隔二十年执医考试的区别感受深刻有三点:
第一,考试通过率基本不变情况下,其实考试难度剧增,原因很简单,当年我在整个技能考场里面属于凤毛麟角的本科生,因为那时候技能考试流程简单,也没那么规范,中途考官和我还聊了会,听说我是在乡下卫生机构的五年制本科生,差点惊掉了下巴,他说本地区每年新分配本科生都没几个,因为考出去的孩子都不愿意回来了,他们都是地区医专毕业的,并且他说考生里面大部分还是中专学历。而现在呢?考生里面本科学历是垫底的,当年很多卫校现在都是本科了,比如我老家浙江各个地区卫校现在都是所在城市综合大学医学院。
第二,技能考试正规化程度高,操作不再是比划就能过关,通过难度也加大了。
第三,上机考试即医学综合笔试题目很少单纯记忆的,大量都是紧密结合临床,需要临床思维,其实这一点看,最大的挑战不见得是结合不结合临床,而是如果临床思维不够熟练,看题都来不及,因为这种题目相对于记忆性题目,就是题干很长,内容复杂。
总的来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老一辈人要认识到现在孩子教育程度和综合知识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