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1)
1.HE染色(染料与效果)
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的简称,是最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方法。染料——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2.内皮(本质、分布)
分布——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本质——单层扁平上皮,属被覆上皮。
3.内分泌腺(组成、结构特点、分泌物、排除途径)
组成——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的器官。结构特点——没有导管,分泌物(主要是激素)直接注入血液。
4.浆液性细胞(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分泌物)
光镜结构——浆液性细胞的核为圆形,位于细胞偏基底部;基底部胞质呈强嗜碱性染色,顶部胞质含许多嗜酸性的酶原颗粒;电镜结构——电镜下可见胞质内有密集的粗面内质网,在核上区可见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丰富的分泌颗粒。浆液性细胞分泌物含较多的酶类。
5.微绒毛(位置、形态、组成、作用)
位置——细胞游离面;形态——微小的指状突起:组成——细胞膜、细胞质、微丝;作用——增加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6.杯状细胞(分布、形态、内容、作用)
分布——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形态——形如高脚酒杯;内容物——黏原颗粒(黏蛋白);作用——润滑保护。
7.浆半月
分布——外分泌腺的一种腺泡即混合性腺泡的底部;组成——少量浆液性细胞,在切片中呈半月形结构。
8.缝隙连接
又称通讯连接至一种广泛存在的细胞连接形式。在缝隙连接处的胞膜中有许多规律分布的柱状颗粒,称连接小体,两相邻细胞之间的连接小体对接,管腔也相连,成为细胞间直接交通的管道,功能是交换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借以传递化学信息
9.基膜
上皮细胞基底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电镜下分基板和网板两部分,有支持、连接、固着和半透膜的作用。
10.肌上皮细胞(myoepithelialcell)
位于腺细胞外方的扁平多突起细胞,胞质内含肌动蛋白丝,其收缩有助于分泌物的排出。
最后编辑于 5 天前 · 浏览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