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从4岁到24岁:确诊脑死亡继续维持治疗20年后,他的脑子变成了石头……

发布于 14 小时前 · 浏览 2.7 万 · IP 河北河北
icon一眼万年_连仲 已点赞

病例信息

这是目前已知的确认脑死亡后维持最久的病例,跨度长达20年。

该病人出生于1979年,在他4岁半那年(1983年),他患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入当地院抢救后,检查发现脑脊液浑浊并确诊,由于严重的颅内高压和炎症反应,抢救失败,医生宣布他脑死亡。尽管脑电图显示脑电活动停止,家属仍反对撤除生命支持系统。于是,医院继续给予生命支持治疗。

患者余生均依赖呼吸机维持呼吸。观察到四肢与躯干对触觉刺激产生无目的性肌肉运动的反射反应,并偶见肢体自发性活动。未检测到瞳孔或角膜反射,且电生理检查无脑干反应证据。初始脑电图显示无脑电活动,后续脑电图研究(即使使用高达2 mV/mm的记录灵敏度)仍显示相同的脑电静息状态。

由于后续检查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因此开始采用氢化可的松治疗,并于6岁时停用(但持续使用氟氢可的松),其库欣样外貌特征——面部圆润及躯干性肥胖——持续存在直至死亡。

他出现少量阴毛和腋毛,但缺乏其他第二性征发育证据(如阴茎和阴囊未增大)。

11岁时接受部分睑裂缝合术,将上下眼睑颞侧缝合以减少角膜干燥和溃疡。

18岁时进行脑磁共振成像(MRI)与听觉诱发电位检查:MRI显示显著颅骨增厚、广泛钙化、无正常脑组织结构可辨识,仅于斜坡区及中颅窝前部见微量颅内血流。双侧耳刺激后均未引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双侧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记录显示: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值(右侧68.3毫秒,左侧66.6毫秒),N13潜伏期(右侧11.04毫秒;左侧10.88毫秒)及P14潜伏期(右侧11.68毫秒;左侧11.60毫秒)均在正常范围,但未引出N18或N20反应。

患者终生需长期护理,最初从医院转入专收呼吸机依赖患者的慢性护理机构,后转至其母亲住宅地下室的小型公寓接受照护。2004年,由于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他的母亲选择放弃治疗。2004年1月,在他24岁时候发生了心脏骤停并死亡。

死后仅进行脑部尸检。

【尸检结果】

尸体身长约104厘米,体重约70千克。四肢对称但发育不良,伴肌肉萎缩。观察到库欣样面容及体型特征。双侧睾丸已下降,仅有少量阴毛。

头颅呈小头畸形。打开颅骨后可见明显颅骨增厚(最厚处达2.5厘米),颅缝在内板层融合而外板层未融合。颅骨内板表面不平滑,覆盖有近1厘米高的不规则突起。硬脑膜与颅骨内板紧密粘连难以分离,且大部分钙化。脑组织与粘连的硬脑膜总重量为750克。简单来说就是脑部已经广泛钙化,好像变成了石头……

经福尔马林固定后评估脑/硬脑膜标本:其为坚硬近球形团块,直径约10.5厘米,表面不规则(见下图)。未能辨识明确的后颅窝结构(包括小脑、脑干、Willis环血管或颅神经)。

img

颅骨外表面,显示不规则形态及坚硬钙化

img

冠状面最前部(额叶层面,经脑标本锯切后)显示坚硬钙化外壳包裹棕褐色(混杂橙、红及褐色)颗粒状物质与囊性腔隙,未见可辨识脑组织结构

img

推测赫氏窦(torcular Herophili,黄色箭头)水平横切的后半部脑标本底面观,可见残留的大脑镰后部,伴随颗粒状物质与囊性腔隙

【死后影像学结果】

CT检查显示广泛不规则结节状脑实质密度影(符合钙化表现),伴类似厚而不规则的结节状密度覆盖脑表面

img

尸检脑标本后部冠状位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广泛钙化灶(箭头指示推测为后颅窝区域),上方空气透亮影为医源性操作所致

1.5TMR扫描示:全脑广泛异质性信号改变,无明确脑解剖结构

img

【病理学检查】

光镜下所有染色(包括免疫组化标记物)均未发现神经结构

img

脑标本不同区域显微切片A. 广泛钙化与骨化区域(钙化外壳附近取样)可见骨针及骨髓组织;B、C. 木乃伊化物质伴团块状含铁血黄素沉积及广泛小灶性钙化;

该文章文献来源:

img
脑死亡 (35)
纠错

最后编辑于 14 小时前 · 浏览 2.7 万

9 39 35
同行评议 1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9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