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严重过敏反应8例临床分析
本文推荐引用格式:
周紫蓓, 周薇, 张娟, 李在玲. 儿童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严重过敏反应8例临床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 2025, 43(5): 334-339 DOI:10.12372/jcp.2025.25e0025
ZHOU Zibei, ZHOU Wei, ZHANG Juan, LI Zailing. Clinical analysis of eight cases of food-dependent exercise-induced anaphylaxis in children[J].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 2025, 43(5): 334-339 DOI:10.12372/jcp. 2025.25e0025
本文作者:周紫蓓 周 薇 张 娟 李在玲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 100096)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严重过敏反应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4年8月于儿科普通病房收治的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严重过敏反应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结果 共收治8例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严重过敏反应患儿,男性2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者9岁,年龄最大者14岁,5例有I级亲属过敏史,7例有过敏性疾病个人史,食物类型包括小麦、蔬菜、海鲜、红肉、水果、芝麻,食物与运动间隔时间最长为3小时,运动与首发症状间隔时间为5~30分钟不等。所有患儿最终均有皮肤黏膜表现,呼吸及循环系统方面,6例(75%)最终均累及呼吸及循环系统,1例仅累及呼吸系统,1例仅累及循环系统。治疗方面,1例自行缓解,其余7例均肌注肾上腺素1次,所有患儿均存活。结论 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严重过敏反应起病急,进展迅速,易累及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反复发作性病史及特异性疾病个人史对诊断具有辅助意义。
关键词: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严重过敏反应;食物过敏;儿童
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严重过敏反应(food dependent exercise-induced anaphylaxis,FDEIA)是一种特殊的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是指患者进食特定食物后于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发生的严重过敏反应。在FDEIA中,食物作为过敏原存在,而运动作为一种触发因素参与其中,它可以降低食物过敏反应的阈值并增加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FDEIA确切的患病率和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其发病年龄亦有所差异,有时始于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但最常见于成年期[1]。多种食物诱因联合运动可诱发FDEIA,小麦是最常见的诱发食物[2],但其他多种食物也与此有关,包括海鲜、红肉、蛋类、荞麦、坚果、水果[3]和蔬菜[4-5]等,均有相关病例报道。运动是FDEIA的首要诱因,其次是非甾体抗炎药和酒精[6]。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提高,FDEIA的识别率正在不断上升,在爱尔兰的一家医疗中心,每年诊断为FDEIA或相关反应的病例数从2001年的1例增加到2016年的18例[7]。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8例FDEIA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为医师精准识别及诊治FDEIA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8月至2024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急诊就诊并住院治疗的FDEIA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
1.2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电子病历收集患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起病方式、临床表现、既往过敏性疾病史、一级亲属过敏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清总IgE检测及/或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和/或皮肤点刺实验)、治疗及结局。
参考国内尹佳教授[8]提出的小麦依赖性运动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标准,本研究考虑FDEIA诊断标准如下(将原标准中的“小麦”替换为“特定食物”):①在运动状态下发生如下严重过敏反应症状如皮肤瘙痒、风团、口唇或肢体血管性水肿;气道阻塞症状(呼吸困难、窒息、气管痉挛、喘鸣);血压降低及低血容量症状(心悸、头晕、黑蒙、晕厥等)。符合上述3项中的2项及以上,可合并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②发作前4~6h内曾进食特定食物;③通过IgE检测和/或皮肤试验可证实为特定食物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④食物-运动联合激发试验阳性,或患者避免进食特定食物或进食后不运动则不发病。8例患儿均符合①②④条诊断标准,且发作后1周内检测的血清学总IgE水平均升高,5例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阳性。7例患儿存在特定食物反复发作(≥2次)史,1例仅发作1次,经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验证过敏原为小麦。所有病例均经我院过敏免疫学专家审核评定除外胆碱能性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综合征、运动加重的原发性食物过敏、非甾体类抗炎药诱发的荨麻疹/全身性过敏反应、心血管事件、运动性哮喘以及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等疾病后明确诊断。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研究期间儿科病房共收治患儿7016例,诊断严重过敏反应67例,明确为FDEIA 8例,男性2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者9岁,年龄最大者14岁。
2.2 临床资料
2.2.1 食物因素 食物类型包括小麦、蔬菜、海鲜、红肉、水果、芝麻。食物与运动的间隔时间最长为3小时。
2.2.2 诱发因素 运动为最常见的诱发因素,8例患儿均于运动过程中出现,运动类型包括散步、跑步、足球、篮球,排球,既有有氧运动也有无氧运动,运动强度不等,运动与首发症状间隔时间为5~30分钟不等。其中1例患儿存在非甾体抗炎药诱发史。
2.2.3 临床症状 8例患儿中,7例(87.5%)以单系统症状起病,其中2例以呼吸系统症状起病(咽部不适,憋喘,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呼吸困难),1例以循环系统症状起病(晕厥),5例以皮肤黏膜表现起病(皮疹,血管性水肿)。1例以多系统症状起病(皮疹,喘憋,胸闷,口唇发绀)。疾病进展迅速,所有患儿最终均有皮肤黏膜表现,4例有消化系统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及循环系统方面,6例最终均累及呼吸及循环系统,1例最终仅累及呼吸系统,1例最终仅累及循环系统,在循环系统相关表现中,4例出现血压下降,2例有晕厥表现。在呼吸系统相关表现中,6例出现呼吸困难,1例出现低氧血症,见表1。

2.2.4 家族史及个人史 8例患儿中,5例有I级亲属过敏史,1例有Ⅱ级亲属过敏史,2例无过敏性疾病家族史。个人史方面,7例(87.5%)有过敏性疾病个人史,且该7人均存在多项(≥2)过敏性疾病,其中4例(50%)有荨麻疹病史,5例(62.5%)有过敏性鼻炎病史,2例(25%)有哮喘病史,3例(37.5%)有食物过敏史(均为相同种食物),1例(12.5%)蚊虫叮咬过敏史,1例(12.5%)花粉过敏史,1例(12.5%)猫毛过敏史。
2.2.5 辅助检查 8例患儿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正常,为0%~1%,8例患儿均于病程1周内完善血清过敏原总IgE检测,均高于正常值(60kU/L),最高为2172kU/L,最低为65.6kU/L。5例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阳性,3例因技术原因未完善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但均存在反复发作性病史),见表2。

2.3 治疗及结局
8例患儿,1例(12.5%)自行缓解,其余7例(87.5%)均于起病30min内肌注肾上腺素1次,3例(37.5%)患儿予以盐水扩容治疗,后续均予以抗组胺药口服维持治疗。8例患儿均存活,均未发生双相反应。出院前均予行FDEIA相关健康教育。
3 讨论
FDEIA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评估,患者经常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6,9-10],首次发作时往往难以确诊,详细的临床病史非常重要。既往研究表明,在仅进食或仅运动的情况下患儿不会出现过敏反应,但在食物摄入后4小时内运动就会发生过敏反应[11],本研究中8例患儿食物与运动间隔时间最长为3小时,与既往研究一致。有趣的是,最新研究提示,相反的情况,即运动后立即食用食物,也会引发过敏反应[12]。此外,运动对于症状的发展并不是必需的,如果摄入足够量的致敏食物,伴随着其他的诱发因素,如酒精或非甾体药物,则可以在静息状态下诱发过敏症状。本研究中1例患儿(小麦依赖运动诱发性严重过敏反应患儿)曾出现过非甾体药物诱发史,与文献报道一致。
面对首次出现FDEIA的患儿,除了典型的临床表现,过敏性疾病的家族史及个人史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意义。最近一项针对FDEIA患者的系统综述[12]表明,59.7%的FDEIA患者同时存在特应性疾病,其中,最普遍的特应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膜炎和特应性皮炎。本研究中,6例患儿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7例患儿(87.5%)有过敏性疾病个人史,且该7人均存在多项(≥2)过敏性疾病,最普遍的为过敏性鼻炎及荨麻疹,其次为食物过敏和哮喘。值得强调的是,某些特应性疾病(如哮喘)在FDEIA发作期间可能表现出更严重的过敏反应,本研究中两例合并哮喘病史的患儿均出现了吸气性梗阻、血氧饱和度下降及严重的低血压,其中1例出现了晕厥发作。因此,接诊时对特应性疾病病史的问询十分关键,对后续的治疗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此外,特应性疾病病史可能成为FDEIA反复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最近的一项系统综述[12]表明,在单因素分析中,性别(女性)、特应性疾病病史(特别是过敏性鼻炎)以及将小麦确定为致病食物等因素都与FDEIA的反复发作显著相关;然而,在进行多因素分析后,过敏性鼻炎是FDEIA反复发作的唯一危险因素。本研究中,6例患儿存在反复发作性病史,且同时存在过敏性疾病个人史,其中4例(66.6%)患儿存在过敏性鼻炎病史,对此类患儿需加强相关健康教育,除了规避过敏原及接触过敏原后6小时内避免运动外,还需要自备肾上腺素笔,以确保在意外暴露后运动所导致的FDEIA带来的潜在风险。此外,37.2%的FDEIA病例报道均有荨麻疹病史,其中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是最常见的亚型,本研究中50%的患儿有荨麻疹病史。慢性荨麻疹的长期治疗有可能掩盖或延迟对由各种过敏原触发的IgE介导的过敏反应的识别,因为它可能部分隐藏或延迟皮肤黏膜相关症状的出现。如果症状已得到良好控制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症状突然加重或者出现全身性过敏症状,则应注意IgE介导的过敏反应的可能,尤其是在运动期间出现荨麻疹症状加重的患者,因为其可能存在FDEIA。记录详细的食物日记,包括诱发因素及其与症状的时间关系等信息,可为FDEIA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线索[13]。
除了详细的既往病史及家族史,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确保医师精准识别及准确诊断FDEIA患儿的必要条件。与典型的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相比,FDEIA的过敏反应往往更严重,表现为循环系统(如低血压、晕厥等)以及呼吸系统(如憋喘、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的频繁受累[2,12,14–16]。本研究中,8例患儿均存在呼吸或循环系统症状,其中6例患儿最终均累及呼吸及循环系统,4例出现血压下降,2例有晕厥表现,6例出现呼吸困难,1例出现低氧血症。由于FDEIA常出现危及生命的临床表现,急诊医师对FDEIA患儿的精准识别及及时处理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此类患儿在仅进食或仅运动的情况下无相关症状,且与特定食物过敏原间隔时长可达数小时,对于对该病缺乏认识的急诊医师而言,误诊十分常见,FDEIA常被误诊为慢性或急性复发性荨麻疹、运动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特发性严重过敏反应、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等[17-18],其中,误诊为特发性严重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中国香港的一项研究发现,29例因特发性严重过敏反应转诊的患者中有16例为FDEIA[19],过敏原不明可导致患儿过度规避高敏食物,加重患儿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加强门急诊医师对FDEIA的识别十分重要。
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过敏性疾病的家族史或个人史是及时识别及诊断FDEIA的关键,辅助检查对于FDEIA的诊断具有验证意义,FDEIA作为一种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血清IgE尤其是食物特异性IgE检测阳性和/或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过敏原的检查应基于临床病史,并仅限于相关的致病食物,如果无法识别疑似过敏原或与临床病史不一致,则有必要考虑进行运动-食物激发试验,以实现准确诊断[11]。值得指出的是,本研究中8例患儿过敏原总IgE检测均高于正常值,5例存在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阳性,3例因检测手段限制未完善过敏原特异性检测,但存在反复进食同一食物后运动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的病史,具有类似于运动-食物激发试验的诊断价值,经我院过敏免疫学专家审核评定诊断为FDEIA。
FDEIA的抢救治疗与传统严重过敏反应一致,一线用药为大腿外侧肌肉注射肾上腺素,在我国严重过敏反应的救治中,只有14.2%的患儿接受了肾上腺素的治疗[20],本研究中除1例患儿来院途中自行缓解外,其余7例患儿(87.5%)均于30分钟内应用肾上腺素,预后良好,均未应用第2剂,且均未出现双相反应。在4例存在低血压症状的患儿中,1例在应用肾上腺素后血压逐渐回升至正常值,3例在应用肾上腺素的同时予以盐水扩容治疗,后续血压逐渐升至正常。因此,对FDEIA的精准识别,积极准确应用肾上腺素,是预防Ⅳ级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的关键。
对FDEIA的健康教育与抢救治疗同等重要,患儿及家属应学会识别全身性过敏反应的体征和症状及阅读食品标签,在运动前4~6小时和运动后1~4小时内避免相关食物的摄入或其他诱发因素(如非甾体药物和酒精)的接触,对于平常体育活动丰富的儿童、青少年运动员,应建议从饮食中完全消除致敏食物,并自备可自动注射肾上腺素笔。总之,FDEIA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需要仔细考虑各种因素,包括食物诱因、运动强度、非甾体抗炎药和酒精等辅助因子的参与,以及是否存在特应性疾病。FDEIA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等特应性疾病之间的关联凸显了全面评估患儿病情和量身定制管理策略的重要性。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FDEIA的明确预防性治疗方法,而FDEIA患儿常面临严重过敏反应反复发作的风险,对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虽然对于某些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免疫疗法和针对免疫球蛋白E的生物制剂治疗(如奥马珠单抗),但FDEIA的应用经验及相关数据有限,尚需进一步研究进行相关探索。
参考文献:略
最后编辑于 05-14 · 浏览 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