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从5针到“2-1-1”:我国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优化

发布于 1 天前 · 浏览 237 · IP 甘肃甘肃

随着天气转暖,不少医院急诊室接诊的猫狗抓咬伤患者数量激增。狂犬病主要通过猫狗等动物的抓咬传播。“一旦发作,患者死亡率高达100%,关键在于预防。”5月9日,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朱政纲在2025中国狂犬病学术年会上表示。

狂犬病疫苗是防控狂犬病发病的唯一手段。朱政纲介绍,根据狂犬病病程的专家共识,狂犬病可分为五个阶段:感染、潜伏期(5天至1天年,通常为1-3个月),前驱期(0-10天)、急性神经期(2-7天)和昏迷和死亡(5-14天);而据现有临床试验数据分析,狂犬疫苗诱导的主动免疫在大约7到10天之间产生中和抗体,在完全接种疫苗后1到2周达到最高水平。

在疫苗接种程序方面,2023年版《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优化了首次暴露后的疫苗接种程序,在原有5针暴露后免疫程序基础上,新增已批准使用的 “2-1-1” 免疫程序。朱政纲在会上对“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性与免疫效果评价分析”进行了讲解,他提到,据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报告、十二五重大专项子课题——人用狂犬病疫苗IV期临床试验研究中的临床试验数据分析,“2-1-1”免疫程序和“5针法”免疫程序同样安全,“2-1-1”免疫程序对比于“5针法”免疫程序可以更快产生抗体,获得更早的保护,保护持久;且同样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同时,“2-1-1”免疫程序显著缩短了接种周期,减少了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同时也减轻了门诊工作人员的负担。

目前,我国主要使用3种不同细胞基质的狂犬病疫苗:原代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和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与部分国家仅有单一狂犬疫苗不同,我国市场上有多款疫苗可供选择,能为不同人群提供更精准的接种方案。” 朱政纲强调,但医生在选择疫苗和免疫策略时,应详细了解患者既往史,尤其是过敏史,确保接种安全有效。

狂犬病 (7)

最后编辑于 1 天前 · 浏览 237

回复收藏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