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中医张胜兵:脑瘤术后复发致眩晕,中医找准病因标本兼治

发布于 1 天前 · 浏览 154 · IP 湖北湖北

病例信息

注:以下病案为本人亲诊真实病案,仅供学习参考!

个人信息:王某,女,52岁

主诉:头晕一月余

现病史:患者多年前做了室管膜瘤手术,术后仅有70多斤,当时拒绝化疗。5年后复发,放疗24次,放疗后水肿,打甘露醇,吃了一年中药。现因头晕检查发现脑部肿瘤再次复发,肿瘤大小64*57*30mm,蛛网膜下腔42*20mm,肿瘤压迫视神经导致左眼畏光不敢睁眼。

症见:左手麻,左脚更麻,左面部偶抽搐,起则头眩,寐差,纳尚可,大小便可。舌向右歪颤抖,边有齿痕苔白腻,舌下严重瘀阻,脉滑涩结代。

分析处理

读完主诉和病史资料,可知患者按西医的诊断为脑肿瘤;根据主诉“头晕一月余”和症状,中医诊断为头晕

脑肿瘤是由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凝聚而成。

术后复发可能是由于手术过程中破坏了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联系,但没有根本解决导致肿瘤生成的内在病因。

眩晕的发生病位在脑,脑为元神之府,也称之为“清窍”,具有“喜清而恶浊,喜盈而恶亏,喜静而恶躁,喜通而恶瘀”的生理特性。

眩晕的病因病机复杂,诸医家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瘀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认识,故以“风、火、痰、虚、瘀”为主要病机的论述。

考虑患者年过五旬,阴气自半,肝肾亏虚,阴不制阳,肝血亏虚,肝风内动,阳亢化风。

再结合患者舌象,舌边有齿痕苔白腻明显就是脾虚生湿的舌象,这说明患者脾胃受损,脾主运化,中焦不足,运化无权,聚湿生痰,痰浊内生,风挟痰浊上扰清窍而头晕不适。风痰阻于头面经络,就会导致面部抽搐

肢体麻木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肢体失养。

舌向右歪颤抖与风痰阻络有关;边有齿痕苔白腻表明脾虚湿盛,痰湿内阻;舌下严重瘀阻和脉滑涩结代表明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

综合以上症状,患者可能是因为术后体内残留的瘀血,没有得到有效清除,与体内的痰湿交结在一起,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症状。

所以综上所述,患者的证型为痰瘀阻窍,风痰阻络,所以在治疗上就应该熄风祛痰,活血祛瘀。所以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桃红四物汤、牵正散、消瘰丸加减治疗。

西医诊断:脑肿瘤

中医诊断:头晕

证型:痰瘀阻窍,风痰阻络

治则:熄风祛痰,活血祛瘀

拟方:半夏白术天麻汤、桃红四物汤、牵正散、消瘰丸加减治疗

处方:法半夏30g、天麻10g、麸炒白术10g、茯苓30g、陈皮10g(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牡蛎30g、浙贝母30g(消瘰丸加减)、蔓荆子10g、蜈蚣3g、胆南星10g、炒芥子30g、炒僵蚕10g、全蝎10g(牵正散加减)、黄芪30g、地龙10g、盐泽泻15g、赤芍10g、当归10g、川芎15g、生地黄10g、红花10g、燀桃仁12g(桃红四物汤)、党参片10g、丹参30g、钩藤15g、盐知母10g、青皮6g。

二诊:患者二诊、三诊、四诊都反馈症状有所减轻,于是仍按原方服用。

五诊:患者反馈,项背有轻微的强直,于是在初诊的基础上加桂枝10g、葛根10g、桑枝10g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后续:随后又在初诊的基础上加加减减继续治疗了三个月,患者反映眩晕症状已经完完全消失了。

总结与讨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息风而止头眩,两药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要药。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以治生痰之源。陈皮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诸药合用,能使风息痰消,眩晕自愈。

桃红四物汤:

本方以强劲的破血之品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以生地黄、当归滋阴补肝、养血调经;芍药养血和营;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全方配伍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成为现代临床活血化瘀的最基础与常用方剂之一。

消瘰丸:

本方所治瘰疠,是由肝肾阴亏,肝火郁结,灼津为痰而成。方中牡蛎软坚散结;贝母清热化痰。

牵正散:

本方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基础方。方用僵蚕祛风痰、解痉挛;全蝎祛风止搐。

蔓荆子作为引经药,可引诸药直达头面受病之处。

蜈蚣、地龙、钩藤熄风祛痰。

胆南星、炒芥子清热化痰。

黄芪、党参片补气养血。

盐泽泻、盐知母清热滋阴。

青皮疏肝理气。

丹参活血化瘀。

颅内肿瘤 (58)
脑瘤术后 (1)
纠错

最后编辑于 1 天前 · 浏览 154

回复收藏3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