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视频#一例背部瘢痕疙瘩切除(附高清视频及详细讲解)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女性
【主诉】:拔罐后感染至瘢痕增生2年余
【现病史及既往史】:无特殊
【检查】:

【临床诊断】:瘢痕疙瘩
【治疗经过及结果】:

总结与讨论
瘢痕疙瘩是一种因皮肤损伤后胶原过度增生形成的病理性瘢痕,其成因复杂且治疗难度较高。
瘢痕疙瘩的成因
1. 遗传与体质因素
瘢痕体质是主要内因,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有关。瘢痕体质患者即使轻微创伤(如蚊虫叮咬、耳洞穿刺)也可能形成瘢痕疙瘩。
种族差异显著,黑人和黄种人发病率高于白种人,可能与肤色相关的基因表达或炎症反应差异有关。
2. 激素水平
青春期和妊娠期发病率较高,提示雌激素等激素可能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参与发病。
3. 创伤与炎症
外因包括烧伤、手术、痤疮感染、异物刺激等真皮层损伤。慢性炎症或反复机械刺激(如摩擦、牵拉)可加剧瘢痕增生。
4. 免疫与分子机制
近年研究发现,瘢痕疙瘩的成纤维细胞(KFs)表现出类似肿瘤的特性,如抗凋亡、过度增殖和侵袭性。TGF-β、WN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以及PTEN基因负调控缺失是重要机制。
瘢痕疙瘩的治疗
1.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注射:曲安奈德,复方倍他米松等局部注射可抑制胶原合成,但需精准注射至瘢痕内,否则易导致皮肤萎缩或色素减退。
抗纤维化药物:如曲尼司特口服、氟尿嘧啶或维拉帕米局部注射,通过抑制胶原沉积缓解症状,但疗程长且依从性差。
2. 物理治疗
压力疗法:通过弹力套或绷带压迫减少局部血供,抑制成纤维细胞活性,需长期坚持。
激光治疗: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可改善瘢痕质地,但可能刺激部分患者瘢痕增生。
3. 手术与放疗
单纯手术切除复发率高达50%~90%,需联合术后放疗或药物注射以降低复发风险。
临床上瘢痕疙瘩的治疗一定是多种方法共同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最后编辑于 23 小时前 · 浏览 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