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封丘医疗系统清退大量编外人员,你怎么看?
近日,河南封丘县医疗系统的大规模裁员行动,不仅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医疗改革、就业稳定及社会保障等议题的广泛讨论。
据多方消息,封丘县医疗系统近期对501名临聘人员进行了清退,其中县直医院近200名临聘人员的第一学历多为中专或非全中专。这一举措被部分观察者解读为对低学历合同工的“精准筛选”。
值得注意的是,封丘县“清退冗余人员”这一做法已于今年3月入选《河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典型案例汇编》,其实际措施还包括“高标招聘补缺”等。
为什么要大批量清退“低学历人员”?
据了解,封丘县基层卫生院原有644名编外人员,每年人力成本超5000万元,清退503名低学历临聘人员预计每年可缩减支出约2000万元。
官方称此举旨在应对县域人口老龄化加剧、出生率下降及消费水平走低的现实困境,通过淘汰低学历、低职称人员提升医疗队伍专业性。
由此可见,大批量清退“低学历人员”主要目的一是财政吃紧,二是为了人员结构优化。
另据一份盖有“封丘县紧密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印章的网传文件《封丘县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临聘人员优化工作方案》显示,该工作的目标是“加快解决我县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当前存在的人员结构不合理和临聘人员过多等问题,进一步精简人员、优化结构、厉行节约。”


具体而言,优化工作的实施时间是今年3月20日到4月30日,涉及医疗卫生专业人员、行政管理岗位两部分。
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来说,经过档案审查,符合以下3类条件的临聘人员,将采用劳务服务形式进行聘用,包括“全日制医学中专且取得中级以上职称、全日制医学大专且取得初级以上职称、全日制医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
凡达不到上述条件的临聘人员一律清退。
由于此次清退并不是针对人员的“绝对过剩”,所以“清退冗余人员”之说有点儿牵强,而且封丘县采取“退补结合”策略,即一方面清退,一方面招兵买马,对于清退者,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按《劳动法》工龄折算标准,5年工龄者约获1.7万元,13年工龄者约5-6万元。今年4月又公开招聘100名医务人员,要求具有全日制学历及执业资格证书。 因此,缓解财政压力并不是最主要的,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估计更靠谱。
值得警惕的是此次做法针对的是编外低学历人员,也就是说编制内低学历人员不在此列,针对的是学历而不是能力。而且其新招的人也只是大专以上学历,大家都知道,目前的大专也许并不比10年前的中专更有能力。
对此一刀切做法,你怎么看?
最后编辑于 3 天前 · 浏览 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