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与情绪压抑的关系
01
2001年,《心理肿瘤学》杂志上刊登了斯图尔博士关于乳腺癌的研究结果。这项研究参访了400名有乳腺癌病史的女性,了解她们认为什么导致她们患上了恶性肿瘤。其中42%的受访者认为是压力,比例高于提到环境、饮食、基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人。
的确,来自动物研究和人类经验的大量证据都支持许多癌症患者的这一认识:情绪压抑是导致乳腺癌发病的主要因素。
02
我在《唤醒自愈力:用禅的智慧疗愈身心》这部著作中曾经专门论述过癌症与情绪的关系。
德国有一位治癌医生,他的儿子在1978年刚刚满19岁的时候死于意外的交通事故,他与妻子在极度悲痛之下两人同时患上了癌症,他亲身体验以后才知道,原来情绪与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然后他留心观察了上万个癌症病例,发现身体得癌症部位与负性情绪有关,例如:患乳腺癌的人,病因之一就是与孩子有关的矛盾和冲突长期存在;患肝癌的人,病因之一就是来自与家人在金钱上的冲突所积压的怨恨;患子宫癌的人,往往有婚姻的不幸福、不美满;患睾丸癌的人是来自得失的强烈冲击,比如父亲突然失去儿子,就容易得这种病;患直肠癌和膀胱癌的人,往往有强烈的人际冲突,比如儿子长期不理睬父亲,父亲就容易患直肠癌;患骨癌的人是往往受到价值减低的冲击,比如工作上长期得不到提拨升迁等等。
03
尽管生物医学常常把癌症的发病归因于激素的变化。其实,把激素和情绪分离开来是不可取的。将情绪诱发癌症的主要促进剂或抑制剂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认为它们的作用与压力完全无关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情绪诱发癌症的主要生物学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激素的作用。一些激素,比如雌激素,会促进肿瘤的生长;另一些激素则通过消弱免疫系统摧毁恶性细胞的能力来促进癌症的发展。
研究表明,心理压力密切影响着激素的生成。一般女性都知道,情绪压力会影响她们的卵巢功能和月经周期——过度的压力甚至会抑制月经。
情绪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能够表达愤怒、好斗、拥有更多社会支持的乳腺癌患者有着更为活跃的自然杀伤细胞。该细胞会攻击恶性细胞,而且能摧毁它们。与那些不自信或缺乏良好社交关系的女性相比,这些女性的乳腺癌扩散的概率明显低很多。研究人员还发现,情感因素和社会参与比疾病本身的严重程度更能决定患者能否幸存。
04
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看,压力的本质并不总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它不在于战争、金钱损失或某人即将死去之类的外部压力,它实际上在于必须调整自己以适应他人和环境的一些内部压力。癌症、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在我看来,似乎都发生在对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认识十分不足的人身上。这仅仅是指在情感层面上——他们可能在艺术或智力上有很高的造诣,但在情感层面上,他们很难辨别自我意识。他们的生活是在对他人做出反应,而从未真正感觉到自己是谁。
我见过许多癌症患者很难对他人说“不”,也很难表达愤怒。他们倾向于压抑自己的愤怒,或者,至少讽刺性地表达一下,但从不直接表达。这一切都来自于早期与父母建立关系的需要,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需要。
05
几十年之前,英国胸外科医生戴维.基森曾经报告说,肺癌患者往往存在“压抑”情绪的倾向。戴维.基森的许多研究都支持了他的这种临床观点,即肺癌患者“与非恶性肿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情感的表达很差或者受限”。基森发现,缺乏有效表达情感能力的男性,患肺癌的风险比一般人高出5倍。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吸烟不入肺的肺癌患者比那些吸烟入肺的患者表现出更强的情绪压抑。基森的观察说明,情绪压抑与吸烟在诱发癌症所需的吸烟量就越少。
马里兰州癌症研究所乳腺癌科主任马克.E.李普曼博士曾在文章中写道:“个人的长期心理状态可能在促进肿瘤发展以及抵御或加重环境压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类的内分泌系统在心理状态和肿瘤的相互作用中起到了一个关键的中介者作用……能够引起内分泌变化的心理因素似乎会不可避免地对实际的肿瘤生理机制产生影响。”
罗切斯特大学对罹患淋巴瘤或白血病的人进行了一项长达15年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些恶性肿瘤“容易发生在情绪失落或分离的情况下,页它们反过来又会带来焦虑、悲伤、愤怒或绝望的感觉。”
总之,正如我在在《唤醒自愈力:用禅的智慧疗愈身心》这部著作中所说——癌症与情绪压抑密切相关,怎么强调也不过分。

最后编辑于 3 天前 · 浏览 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