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解析伤寒论》

发布于 05-02 · 浏览 214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北河北

269.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外感病程中出现烦躁并且机体已无力发热,提示病情由实转虚。

  《伤寒论》中多次提到躁烦,均是代表病邪猖獗,刺激人体防御系统运作的表现,如果正气不足,预示病情加重。

条文用感染后是否发热来界定虚实,用人体抵抗彻底停止来代表虚症,只要有防御活动就属于实证。与此条文相似,7条也有以无热代表虚症的描述,148条还有以“发热、汗出”代表实证,都是类似的水平。但临床上这样的认识却是错误的,这样判断的结果肯定造成大量虚症被判为实证,处理错误导致严重后果。《伤寒论》虚实观念与之截然不同,张仲景不以防御反应是否出现来鉴别虚实,而是以功能不足来代表虚症,不仅太阴、少阴、厥阴属于虚症,而且是脉有虚象就判为里虚,要做护正处理。相对于此条文论述的观点,张仲景扶正的工作是大大提前了的,所以说这些条文必定不属《伤寒论》原文。

从内经《至真要大论》到刘守真《素问玄机原病式》再到温病,这样的错误认识却始终占据了传统医学的主流地位,大量的防御功能活跃但六病辩证属虚属寒的现象被认为“热”、被认为“实”,直接导致苦寒滥用、攻伐太过、传统医学沉沦!

条文本意是指随病程延长病情逐渐发展为机体功能衰退的虚症,是性质的改变,而“阳去入阴”的描述从语法上讲是部位的改变,仍然是定性与定位概念混淆的问题。

  以下四条文中均混入浓厚的经络理论气息,肯定不是《伤寒论》原文,注意鉴别以防曲解文义。  

伤寒 (21)

最后编辑于 05-02 · 浏览 214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