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麻了还要加局部(部位)麻醉?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有时会同时使用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部位麻醉),这看似"双重保险"的做法其实有明确的医学依据。以下是主要原因:
1. 协同作用增强麻醉效果
全身麻醉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失去意识;而局部麻醉阻断特定神经传导,两者结合可产生协同效应,减少各自所需剂量,降低单一麻醉药物的副作用风险。
2. 术后镇痛需求
全麻药物代谢较快,手术结束时麻醉效果会迅速消退。添加部位麻醉可提供术后12-24小时的持续镇痛,显著减少术后疼痛和镇痛药使用量。
3. 减少全麻药物用量
部位麻醉可以阻断手术区域疼痛信号传导,使医生能够减少全麻中阿片类等药物的使用,降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并发症风险。
4. 针对特定手术需求
某些手术(如胸腹部大手术)需要肌肉完全松弛,部位麻醉(如硬膜外麻醉)能更好地达到这一效果,同时减少全麻肌松药用量。
5. 快速康复考虑
现代麻醉理念强调ERAS(加速康复外科),复合麻醉能减少全麻药物对肠道功能的影响,帮助患者更早恢复饮食和活动。
常见联合麻醉方式
- 全麻+硬膜外麻醉(常用于胸腹部手术)
- 全麻+神经阻滞(如四肢手术)
- 全麻+局部浸润麻醉(如体表手术)
这种"多模式麻醉"策略已成为现代麻醉学的标准做法,既提高了安全性,又优化了患者的术后恢复体验。
最后编辑于 6 天前 · 浏览 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