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解析伤寒论》

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
证书编号:
四季人家
    您的案例《《解析伤寒论》》 经同行评议,被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收录。
收录时间 2025年5月24日
长按识别二维码
查看病例
发布于 04-29 · 浏览 598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北河北

266.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方一。 

柴胡(八两) 人参(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炙,三两) 半夏(洗,半升) 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条描述了太阳病向肝胆部位少阳病的转变。平素肝胆部位薄弱,外感后迅速在此形成明显病变,邪盛正不虚表现脉沉紧,方用小柴胡汤抗邪护虚利肝胆。

小柴胡汤是少阳病的重要方剂,药物作用的敏感部位为肝胆系统。就是说小柴胡汤最适合治疗肝胆部位的少阳状态疾病,而不能用于肝胆部位的其他状态疾病的治疗。同样其他很多部位病变只要符合少阳病病机都可以治疗,见96条太阳病小柴胡证条文,所以不能把小柴胡汤与少阳经络捆绑在一起。历史上关于少阳病争议最多,就是因为这个问题认识不清的原因。

小柴胡汤的组方最能体现张仲景的虚实观念,正气无明显衰退,用柴胡、黄芩驱邪;正气有偏虚倾向,必须要用“草枣姜参”维护正气,防止苦寒药物伤正。这是少阳病最重要的组方原则,是整个《伤寒论》理论由实到虚治疗方法转变的关键环节。

小柴胡汤属于清热剂,禁用于寒症,太阴、少阴等虚症也不宜应用,因为寒凉药物有加重血管挛缩和打击正气的副作用,98条和99条对比说明了这一问题。

《伤寒论》在正气未衰时就开始防护,太阴、少阴机体功能衰败后治疗重点转为扶正,构成完整严密体系。近代尤其温病时代,学术界认识不到这个问题,黄芩汤等“草枣姜”尾坠被丢弃。少阳病正气未虚,不做防护也未必出现大问题,但严重的是这样的认知水平打断了《伤寒论》由实到虚的主线,导致《伤寒论》整体构架出现混乱。

因为把少阳病等同于少阳胆经,导致符合少阳病而不属于肝胆部位疾病的条文划入其他病范畴,直接造成《伤寒论》传承混乱。

现代中医药效果不佳,正是因为传承过程中没有把一些基础问题搞清楚,导致整体理论结构混乱的结果。

伤寒 (21)

最后编辑于 04-29 · 浏览 59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