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眠药物如何选择?
治疗失眠的方法有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等,今天就结合我精神科临床30年的经验,为大家简单科普一下助眠药物,帮助大家学会如何选择助眠药物。
01 苯二氮卓类药物(安定类药物)
这类药物就是大家熟悉的安眠药,也是害怕成瘾的药物,它的优点是镇静催眠效果好,价格便宜,缺点是副作用偏大,如早晨醒来头晕,肌肉无力,还容易造成白天警觉性下降,不能从事开车这样的工作,长期大量使用容易产生药物依赖。
安定类药物按作用时间长短分为:
短效的药物
药物起效快,药效消失也快。
优点是解决入睡困难效果好,第二天醒来副作用小,缺点是容易产生药物依赖。
1)咪达唑仑:常用剂量7.5-15mg,睡前15-30分钟服用,建议短期临时使用
2)三唑仑:常用剂量2.5-5mg,睡前15-30分钟服用,这个药物已经买不到了,停产了
中效的药物
镇静催眠效果可以,第二天醒来副作用偏大,优点抗焦虑效果好。
1)艾司唑仑(舒乐安定):常用剂量1-3mg,睡前15-30分钟服用
2)奥沙西泮:常用剂量15mg-30mg,睡前15-30分钟服用,也可以7.5-15mg临时服药抗焦虑
3)阿普唑仑:(佳静安定)常用剂量0.4-0.8mg,睡前15-30分钟服用。也可以0.4mg临时服药抗焦虑
4)劳拉西泮:(罗拉)常用剂量1-2mg,睡前15-30分钟服用。也可以0.5-1mg临时服药抗焦虑
长效的药物
优点是镇静催眠效果在安定类药物中最强,缺点是副作用较大。
1)氯硝西泮(氯硝安定):常用剂量2-4mg,睡前15-30分钟服用。白天易出现头晕,身上乏力。药效最强,副作用也最大
2)硝西泮(硝基安定):常用剂量5mg-15mg,睡前15-30分钟服用
3)地西泮(安定):常用剂量5-10mg,睡前15-30分钟服用
安定类药物的使用原则:
间断服药:每周用药2-4次,能不用药就不用药,不长期大量服用。
最低有效量:小剂量管用就不用大剂量
定期换药: 如果是病情需要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建议3-4周就换另一种安定类药物或者第三代安眠药,可以有效地避免依赖的产生。
换药时要注意,原来的药慢慢减,新加上的药慢慢加,一般来说3-5天减一次,一次减一半的药量。
两种药物交叉服用一段时间后,再撤掉原来的药物,把新药加到治疗量。如果是服用的短效安定药,减药的过程相应延长。
如果患者年龄偏大,服药剂量不大,疗效较好时,也可以不换药,只要安定类药物服用的剂量不增加,在正常范围内,疗效不减弱,就认为患者是需要而不是依赖。
小常识:
1)凡是药品后面是某某西泮或者某某唑仑的,都是安定类药物。
2)药物依赖:
心理依赖:内心深处渴望服用药物,即使不服药,只要身上有药就会很踏实。
躯体依赖:一旦不服药,原来的症状如失眠、烦躁等会再次出现,还会出现心慌、恶心、出汗等多种躯体方面的症状。
一般来说,患者出现服药剂量越来越大,但是药效却越来越差的情况,这是产生药物依赖的表现。
如果患者服药剂量在常用的范围内,药效一直很好,这种情况不认为患者出现了依赖。
我在临床上就经常见到患者服用某种安定药时间很长,但是剂量不大,效果很好,也就不建议患者换药了。
最后编辑于 4 天前 · 浏览 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