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大脑功能区与血供

发布于 04-25 · 浏览 781 · IP 吉林吉林

大脑分区 位置 功能 CT 表现 主要供血血管 供血区域 常见病变及阳性神经反射体征

额叶 大脑前部,前为额极,后以中央沟与顶叶分界,下以外侧裂与颞叶为界 与认知、情感、运动控制等有关。中央前回支配对侧肢体运动,额叶前部参与高级认知及情感调控 密度相对均匀,脑回宽大,脑沟较浅 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供应额叶内侧面、额极;大脑中动脉供应额叶外侧面大部分区域,包括中央前回下部、额下回等 病变如肿瘤、梗死等。若中央前回受损,可出现对侧肢体偏瘫,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Babinski sign)阳性,表现为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近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顶叶 大脑半球中部,前界中央沟,后界顶枕沟,下方以外侧裂与颞叶相隔 负责感觉功能,如躯体感觉、空间感知等。中央后回接受对侧肢体深浅感觉信息,还参与语言、计算及空间定向等 脑回、脑沟形态复杂,中央后回脑回粗大 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供应顶叶内侧面上部;大脑中动脉供应顶叶外侧面大部分区域,如中央后回下部等 病变如脑梗死、肿瘤等。中央后回受损可致对侧肢体感觉障碍,如深浅感觉减退或消失,同时可能出现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等复合感觉障碍。一般无特异性病理反射,但严重感觉障碍时可能影响反射引出

颞叶 大脑半球外侧下部,上方以外侧裂与额叶、顶叶为界,后方与枕叶相连 与听觉、语言理解、记忆等相关。颞横回为听觉中枢,内侧海马等结构参与记忆,还参与视觉处理及情感调节 外侧裂以下部分突出,可见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等,密度与其他脑叶相似 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 大脑中动脉供应颞叶上部分;大脑后动脉供应颞叶底面和内侧面 病变如颞叶癫痫、肿瘤等。颞叶癫痫发作时,可出现幻听、幻嗅、记忆障碍等。若病变累及语言中枢,可出现感觉性失语,表现为患者能听到声音,但不能理解语言含义。一般无典型的肢体病理反射

枕叶 大脑半球后部,前界顶枕沟,下方以枕颞沟与颞叶分界 视觉中枢,负责视觉信息接收、处理和分析 相对较小,脑回、脑沟形态简单,密度与其他脑叶一致 大脑后动脉 枕叶距状沟两侧的视皮层等枕叶区域 病变如脑梗死、肿瘤等。枕叶病变可导致视觉障碍,如视野缺损、偏盲等。一般无特异性神经反射体征,但严重视觉障碍可能影响患者对反射检查的配合

岛叶 深藏于外侧裂深部,被额叶、顶叶和颞叶掩盖 参与内脏感觉、味觉、痛觉、自主神经调节及情感、认知等功能 在合适层面呈三角形,周围环绕岛环状沟,表面脑回细小 大脑中动脉分支 岛叶区域 病变如岛叶梗死、肿瘤等。可能出现内脏感觉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血压波动、胃肠道不适等。一般无典型肢体病理反射,但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间接影响反射检查时的生理状态

内囊 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是大脑皮层与脑干、脊髓联系的神经纤维通过的一个部位 是上、下行传导束密集的区域,可分为前肢、膝部和后肢,前肢主要有额桥束,膝部有皮质核束,后肢有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等,对运动和感觉传导起关键作用 在 CT 上呈 “><” 形低密度影,位于基底节区 大脑中动脉分支(豆纹动脉等) 内囊前肢、膝部和后肢 常见病变为脑出血、脑梗死。内囊病变时,可出现典型的 “三偏” 综合征,即对侧偏瘫(皮质脊髓束受损)、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丘脑皮质束受损)和对侧同向性偏盲(视辐射受损)。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阳性,同时因感觉和运动障碍,可出现深、浅反射异常,如腱反射亢进或减弱、腹壁反射消失等

基底节 位于大脑半球深部,主要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壳核和苍白球)、屏状核和杏仁核 参与运动调节、肌张力控制、姿势维持以及某些认知和情感功能,与锥体外系密切相关 在 CT 上,尾状核头呈椭圆形,位于侧脑室前角外侧;豆状核呈楔形,分为外侧的壳核和内侧的苍白球,密度与周围脑组织有一定差异 大脑中动脉分支(豆纹动脉等)、大脑前动脉分支 基底节各核团 病变如帕金森病(主要与黑质 - 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受损有关,虽黑质不完全属于基底节,但与基底节功能密切相关)、基底节区脑出血等。帕金森病患者可出现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等,一般无病理反射;基底节区脑出血可导致类似内囊病变的 “三偏” 症状及相应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阳性,同时因基底节对肌张力调节异常,可出现肌张力增高,表现为铅管样或齿轮样强直

脑干 位于颅后窝,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 调节呼吸、心跳、消化等基本生命活动,是神经传导通路的重要枢纽,还参与睡眠、觉醒等意识状态调节以及头面部感觉和运动功能控制 在 CT 上,脑干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结构,密度均匀,周围环绕脑脊液低密度影,可清晰显示脑干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椎动脉系统分支(脊髓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等)、基底动脉分支(小脑下前动脉、迷路动脉、脑桥动脉、小脑上动脉等) 延髓:主要由椎动脉分支(如脊髓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部分分支)供血,负责维持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传导感觉和运动神经冲动。

脑桥:由基底动脉发出的脑桥动脉供血,参与调节睡眠、觉醒,传导神经冲动,协调头面部感觉和运动。

中脑:主要由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分支供血,对眼球运动、瞳孔调节、听觉和视觉反射等起关键作用 病变如脑干梗死、出血等。延髓病变可致呼吸、心跳节律紊乱,同时出现交叉性瘫痪,即同侧的脑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瘫痪,如舌下神经受损可出现伸舌偏向患侧,同时对侧肢体偏瘫,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阳性;脑桥病变可出现同侧面部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感觉障碍,以及眼球运动障碍等;中脑病变可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如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运动受限等,同时可能伴有对侧肢体运动障碍及病理反射阳性

大脑功能区与血供.xlsx (14 KB)

最后编辑于 04-25 · 浏览 781

回复1 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