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重症肺部感染”的综合判断和处理之病例五。



病例信息
患者,男性,31岁,主诉:高热气促7天。影像学特点:单叶渗出,以实变为主(图1)。似乎很符合细菌性肺炎表现。经过分析讨论,我们考虑此患者为腺病毒肺炎。

图1胸部CT表现
腺病毒肺炎临床表现:临床起始症状与流感相似,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肌肉酸痛、腹痛、腹泻等;稽留热;白细胞不高,淋巴细胞绝对数低;PCT不高。受凉或饮酒史的人群易感。在影像学方面,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单叶渗出,其次为多叶渗出,与细菌性肺炎类似,影像学实变为主,可迅速进展为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后续该患者BALF NGS检测到人类腺病毒7型(序列数5717),考虑为责任菌。其他如龋齿放线菌、黏液罗氏菌、唾液链球菌等检出序列数低,为口腔正常菌群,考虑为污染菌,非致病菌。因此,该患者最终诊断为腺病毒肺炎。
总结与讨论
治疗思路总结
临床治疗中往往在抗生素的使用方面存在一个误区,即:肺炎越重,抗生素剂量就越大、越广、档次越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重症肺炎未必都是细菌性肺炎,一定要针对相应的病原体,个体化、精准地使用抗生素。精准治疗才能减少耐药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1)抗菌药物临床治疗原则:①尽早开始经验治疗:临床上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是否存在感染某种病原体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这需要临床医生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和学习,日积月累,才能准确地进行经验性判断。对于ICU中的CAP患者,有无基础疾病以及有无结构性肺疾病,病原体不同,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方案也不同(表1)。②重视病原检查,给予抗菌治疗前先采取痰标本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检查、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所有患者均应送痰液等支气管分泌物进行微生物学检查;体温高、全身症状严重者同时送血培养。不同重症肺炎类型,包括CAP、VAP、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吸入性肺炎(AP),病原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表1 ICU中CAP患者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指南推荐

(2)优化重症肺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临床中,应根据常见致病菌与耐药特点选择治疗药物,并且选择肺组织分布浓度较高的药物,此外,还要根据PK/PD特点优化给药方案,最终目的是增加血药浓度,保证有效的抗菌活性。
(3)重要脏器功能维护:重症肺炎患者的器官支持治疗是重中之重!有些重症肺炎,例如新冠肺炎患者,即使找到了病原,但不一定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此时脏器功能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必须进行有效的器官支持治疗,如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经鼻高流量氧疗、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等,这对恢复患者肺功能、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4)激素的使用:激素对于重症肺炎的治疗仍然存在争议,虽然它在炎症过程中的某些阶段可能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但其所带来的免疫功能损伤和感染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激素的使用也是国内外学者一直争论的焦点。
总体而言,重症肺炎的病原体通过临床、影像学、常规实验室检查等难以确诊。未及时诊断会导致延迟或不适当的治疗,增加死亡率和医疗成本。通过二代测序(NGS)等标本检测,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病原体。但需要强调的是,临床诊疗思路是临床医师诊治疾病的基础,非常重要!重症肺炎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临床医师结合临床、影像、实验室检查、治疗反应、个体化因素等,做出综合判断和处理。
最后编辑于 04-25 · 浏览 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