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患者重症麻疹并发脓毒性休克,一来就进ICU!如何力挽狂澜?

发布于 6 天前 · 浏览 1043 · 来自 Android · IP 山东山东
icon化雨春风 推荐

病例信息

患者,女性,3岁11个月,主因“发热、咳嗽7天,皮疹5天,加重伴呼吸困难2天”收入院。

现病史:患儿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9~40℃,伴有咳嗽,无痰,无畏寒、寒战,自行服用退热药物(具体不详),效果不佳。就诊于当地诊所,静脉滴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疗效欠佳。5天前患儿下颌、颜面、胸背部皮肤出现散在红色丘疹,疹间皮肤正常,无明显瘙痒。2天前出现呼吸急促,颜面、口唇、四肢末端发绀,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麻疹、肺炎和心力衰竭,给予西地兰0.4mg静脉注射,病情无好转。监测SpO2 65%(吸氧8L/min),胸片示“双肺大片致密阴影、纵隔气体影并增宽、双侧皮下气肿”,给予甲泼尼龙30mg静脉滴注,吸氧,病情未见好转,遂转来我院救治。

流行病学史:无明确麻疹患者接触史,未接种麻疹疫苗(具体原因不详)。

既往史:既往无类似病史,否认其他传染病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史。

体格检查:体温36.0℃,脉搏140次/分,呼吸急促,频率60次/分,血压75/35mmHg。嗜睡,急性病容,查体欠合作。全身皮肤黏膜发绀,周身可见暗红色斑丘疹,颈外侧及双锁骨上窝可触及握雪感。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异常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唇发绀,口周无疱疹,口腔黏膜未见溃疡,颊黏膜未见麻疹黏膜(Koplik)斑。颈软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怒张,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干、湿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界不大,心率14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胆囊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四肢、关节未见异常,活动无受限,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宾斯基征阴性,布鲁辛斯基征及克尼格征阴性。

一、入院后,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遂完善相关检查:

血常规:血红蛋白114g/L,白细胞8.8x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7.1x109/L,淋巴细胞计数1.1x109/L。心肌酶:CK 170U/L,LDH 2568U/L,HBDH 2231U/L,CK-MB 85U/L。麻疹抗体-IgM弱阳性。CRP 142.6mg/L。动脉血气分析:pH 7.428、PaCO2 35.5mmHg、PaO2 24mmHg、SaO2 44%、BE-1mmol/L、Lac 1.33mmol/L。电解质和肾功能:K+3.59mmol/L、Na+132.9mmol/L、Cl-96.1mmol/L、BUN 7.03mmol/L、Cr 28μmol/L。凝血功能:PT 12.10s、PTA 85.4%、INR 0.99、D-二聚体368μg/L。

双下肢静脉血管超声:右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能性大。

胸部X线:①入院时胸片提示双肺大片致密阴影,纵隔、皮下气肿。②入院第3天胸片提示两肺炎症,皮下气肿、纵隔气肿,与前片比较略好转。③入院第7天胸片提示两肺炎症,右肺炎症较前明显吸收。④入院第15天胸部CT提示两肺弥漫分布斑片状、淡片状高密度影,其内可见大小不等蜂窝状透光区,两肺含气量明显降低,两侧胸膜未见异常,两侧胸腔未见明显积液,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心影未见明显增大。

该患儿考虑诊断:麻疹,肺炎,ARDS,皮下气肿,纵隔气肿,心肌损伤,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二、诊疗经过:

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立即收入ICU抢救。严密监测心电血氧和生命体征变化。收入负压隔离病房,呼吸道隔离。

(1)呼吸支持:①入院时存在明显呼吸困难,严重缺氧,符合ARDS诊断,氧合指数小于100mmHg,属于重度ARDS。立即气管插管和呼吸机通气,患者已经存在气漏并发症,采取保护性肺通气方案,呼吸机模式采取压力控制(PCV)模式,设置FiO2 0.6~0.8,PEEP 5~8cmH2O,PC 12~18cmH2O,监测Vt 80~100mL,Ppeak 26cmH2O,SpO2维持在93%~97%。

②针对继发感染:入院时高热,双肺可闻及密集湿啰音,胸片示双肺大片致密阴影,CRP显著增高,考虑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存在脓毒性休克。按照脓毒性休克处理原则,立即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补液扩容,去甲肾上腺素升压,休克逐渐纠正。入院第8天体温再度升高,血象上升,痰培养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给予万古霉素抗感染。此外,患儿应用广谱抗生素1周以上,免疫低下,肺部影像学不能排除肺曲霉菌感染,同时加用伏立康唑抗真菌。调整抗生素方案后治疗3天,患儿体温正常,血象降低,呼吸功能改善,抗感染有效,总疗程12天,继发肺部感染治愈。

(3)并发症处理:①心肌损伤:心肌酶显著增高,存在心肌受累,治疗上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给予果糖二磷酸钠改善心肌代谢、营养心肌,监测心肌酶水平逐渐下降。




总结与讨论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多发于每年3~5月,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在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的儿童中尤为多见。

麻疹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部充血及眼结膜炎,皮肤出现斑丘疹、Koplik斑及伴糠麸样脱屑等表现。根据临床表现,麻疹分为典型麻疹、轻型麻疹和重型麻疹。重型麻疹即持续高热在40℃以上,皮疹融合成片,深红色,可见出血性皮疹,病情重且病程长,常伴肺炎、喉炎或有惊厥、昏迷脑炎表现。

本例患者未接种麻疹疫苗,临床经过符合典型麻疹表现,突出表现为重症麻疹病毒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符合重型麻疹诊断。

麻疹患儿往往剧烈咳嗽,呼吸窘迫,可形成较高的跨肺压和瞬间压力高峰,容易发生气胸、皮下气肿和纵隔气肿等气漏并发症,尤其在机械通气时更容易发生。一旦发生严重气漏并发症,机械通气更为困难,病死率极高。本例患者在脓毒性休克时采取了保守性液体复苏策略,在机械通气中坚持严格的肺保护性呼吸支持策略,给予较长时间的镇静和肌松,防止液体过负荷加重心功能不全,成功防范了机械通气的并发症,比较完美地达到了器官支持的目标,为患儿的恢复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麻疹肺炎患儿容易继发细菌和真菌肺炎,经验性抗感染和目标化抗感染有机结合,能较好控制了继发感染,最终该患儿病毒性肺炎和继发细菌肺炎都得到治愈。

麻疹 (6)
感染性休克 (134)
肺炎 (1079)
咳嗽 (106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1)
纠错

最后编辑于 6 天前 · 浏览 1043

6 1 3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6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