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三明医改2025年首站!“一把手”亲自抓医改,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固定收入

发布于 04-24 · 浏览 2387 · 来自 iOS · IP 广西广西

昨天(4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有关情况。本次发布会介绍了湖北省、湖北宜昌市和湖北十堰市深化医改的一系列做法。

此前,网上流传的一份名单显示,三明医改将于今年率先在全国十个城市试点,名单显示的第一个试点城市即湖北十堰。国家卫健委在本次发布会上明确,湖北,正是今年推广三明医改系列发布会的第一站。

2024年,国家卫健委曾先后在江苏盐城、北京、福建泉州、河北石家庄、重庆、浙江丽水、广东深圳,累计举办了7场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通过宣介典型地市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的做法和成效,推动三明医改经验在全国落地生根。7场发布会围绕各地在落实政府办医责任,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完善医务人员编制、薪酬制度改革,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等公立医院改革关键问题、热点问题,邀请了数十名地方主政官员介绍了各地三明改革经验。

本次发布会上,来自湖北省卫健委、宜昌市、十堰市的医改决策层人士,介绍了湖北省不同地市的医改进程。

压实领导责任,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固定收入占比

三明医改作为我国深化医改的典型范例,其经验正在各地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湖北省是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推动三明医改经验落地开花的?

三明医改经验的重要内核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勇于改革创新,切实履行政府办医主体责任。

三明市卫健委曾在《医改:“三明模式”很成功,为何难推广?“三医”联动协同太难》一文指出:三明医改最重要的成果为“三医联动”改革,而“三医联动”作为一种医改顶层设计,涉及部门利益太多,协调难度过大,所以导致“三明模式”很难复制。此外,三明市相关部门曾不止一次公开透露,改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强有力的领导机制。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王云甫介绍,湖北从多方面全方位推动三明医改经验落地,首先就是压实“强有力的领导机制”。

压实责任,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

➤省委将医改重点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范畴,结果与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

➤各市县全部落实一位政府领导管“三医”,其中宜昌、十堰、襄阳都由常委牵头抓医改工作;

➤建立了卫生健康委、医保局、中医药局、药监局、疾控局一委四局协作机制,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协同推进人事编制、医疗价格、薪酬制度、医保支付等项目改革,强化政策协同。

突出因地制宜

围绕人才提能、专科提档、服务提质、管理提效,湖北省筹集1.5亿元资金——

➤支持36家三级医院重点帮扶70家县级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能力水平;

➤联动编制、薪酬、职称等改革为儿科、精神科等薄弱专科补齐短板

➤引入人工智能,推广智能辅助诊断,数智赋能医疗卫生体系。

实行院长负责制

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健全了“党建业务”双考核机制,以党建带动公益性改革举措落地。

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固定收入占比

➤支持试点医院同济医院实施“高水平学科群建设计划”,提升疑难危重症诊疗能力;

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建立以岗位、业绩等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与收入分配机制,提高医务人员固定收入占比,进一步突出医务人员的有效激励。

聚焦编制、优化医院收入结构

以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带动,鼓励探索创新。如宜昌市创新设立公益事业聘用编制,重点解决优秀护士、做出贡献的医生的编制问题;十堰市坚持改革联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优化医院收入结构

强基层、提能力,让90%的患者留在县域

➤坚持财政投入向基层倾斜,省级筹资1亿多元,每年遴选13个县市,围绕科学治理、精细管理、能力提升、医共体建设等重点,鼓励人才、技术、管理、服务“四下沉”;

➤以县域影像、心电中心建设等为抓手,推广分散式检查、集中式诊断、区域内互认的有效的检验检查模式;

➤强基层、提能力,让90%的患者留在县域。

多维度评价公立医院改革成果

建立市、县以及医院三个层面的评价体系,从政府履职、落实医院功能定位、优化经济运行、缓解群众负担等多个维度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评价,指导各地对标补短板、强弱项。

十堰经验:市“一把手”、“二把手”亲自抓医改,编制、薪酬同步改

十堰市作为去年入选的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在医改方面有哪些真招、实招?

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抓医改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云慧介绍,十堰市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抓医改,特别是今年,十堰市在落实一位政府负责同志分管三医的基础上,明确一位党委常委联系医改和卫生健康工作,将医改任务纳入市委市政府专题会议定期调度,推动医改纵深发展。

化解医院债务,一次性核增编制315个,固定薪酬占比达45%

➤聚焦公立医院改革难点堵点,建立医疗卫生人才编制“周转池”,一次性核增公立医院编制315个

➤十堰市利用药品耗材的集中采购,腾出空间调整医疗服务价格3479项,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35.4%

动态核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和绩效工资总量,薪酬中固定收入占比达到45%;

➤十堰市还制定公立医院债务管理办法,逐步化解债务,不断健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让医院轻装上阵。

强化智能监管

政府开发医疗健康数据共享系统,升级医疗服务智能监管平台,实现健康数据共建共享,医疗行为共治共管,药品耗材采购使用等全过程的监管,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宜昌经验:加大财政投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药品耗材价格

宜昌作为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项目城市,如何推广三明医改,从哪些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

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市长陈红辉介绍,宜昌市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学思践悟三明经验: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药品耗材价格

市县主要领导亲自抓,党委常委和分管领导具体管,建立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机制;

➤累计开展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6批次、754项药品耗材集中采购降价超50%CT、核磁等检查费用下降26.8%,患者住院费用、自费比例逐年下降,有效缓解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招引人才,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累计招引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医学专家10名、博士330名,诊疗技术大幅提升;

➤推动县级医院提高服务能力水平,超过90%的患者在县域内解决看病问题;

➤建设紧密型医联体,上级专家驻点基层服务,群众就近就能看上大医院的专家号,65%患者看病首选在基层,初步实现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

加大财政投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落实政府投入责任,财政对卫生健康投入年均增长8.5%;

➤市直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由财政保障,促进医院运行管理符合公益性要求以及政府部署;

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了37.5%,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增设公益事业聘用编制1728个、建立市县编制周转池,从制度上、机制上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保障公益性。

最后编辑于 04-24 · 浏览 2387

7 2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