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用光动力治疗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术后7月有效清除肿瘤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
性别:男
年龄:89岁
入院时间:2023年4月7日
【主诉】:血尿10天余,发现膀胱肿瘤7天
【现病史及既往史】:
现病史
入院前10+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为进一步明确病情至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行超声检查(2023-03-31)膀胱内实性占位性病变。现患者自诉血尿仍存在,伴尿频、尿急,无发热,无尿痛,无排尿困难,无腰痛,无胸闷气急,无咳嗽咳痰,无头晕头痛,起病后病情持续性发作。以“膀胱肿瘤”收入我科。自患病以来精袖状态良好,食欲食量一般,睡眠情况一般,体重无明显变化,大便便秘,小便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每晚小便5次。
既往史
发现“高血压病”10年余,最高时血压180/90mmHg,口服“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药物治疗,现血压控制可。发现“失眠”3月余,现口服“右左匹克隆片、阿戈美他汀片”,患者为预防脑血管疾病,现口服“氯吡格雷(已口服一年,现已停)”药物治疗,现预防心脏疾病,现口服“速效救心丸”。
【检查】:
查体
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腹部无包块。肝脏未触及,莫氏征阴性,脾脏未触及。肾脏未触及,肾区无压痛及叩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4次/分。
膀胱增强MRI(2023年04月10日)
膀胱右后壁结节影,体积约18mm*11mm*9mm,考虑恶性可能,建议结合膀胱镜。


病理诊断
(膀胱肿物)符合,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伴腺样分化。

膀胱镜检查(2023年04月18日)

【临床诊断】:
入院诊断:膀胱占位性病变(性质?)。
术前诊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术后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T1N0M0)。
【治疗经过及结果】:
诊疗思路
患者为高龄老年男性,诊断明确: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因高龄、身体基础条件较差,明确拒绝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拒绝化疗/卡介苗膀胱内灌注。结合相关指南推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选择光动力治疗;光动力治疗有微创精准,可有效杀灭肿瘤细胞,隐匿病灶亦可清除,显著降低术后复发几率等优势,遂拟为该患者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光动力治疗。
循证依据

原文标题:膀胱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制定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发布日期:2022-04-16
内容:
- 膀胱原位癌患者、反复复发患者可尝试选择光动力学治疗;
- 不能耐受手术患者、BCG灌注治疗失败患者可尝试选择光动力学治疗。

原文标题: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22年版)
制定者:由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CUDA)、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CACA-GU)共同编写。
发布日期:2022-11
光动力治疗过程
第一次照射(2020年04月18日)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后,行“经尿道膀胱镜检术加取活检术加膀胱肿瘤光动力治疗术”。
第二次照射(2020年05月23日)第二次光动力治疗
第三次照射(2020年08月30日)第三次光动力治疗
术后随访
肿瘤彩超检查
- 第一次膀胱肿瘤彩超检查

术后一个月复查膀胱肿瘤彩超提示:膀胱右后壁实性占位,体积约16*12mm,较前缩小。
- 第二次膀胱肿瘤彩超检查

术后3月复查膀胱肿瘤彩超提示:膀胱右后壁实性占位,体积约12*7mm,较前缩小。
- 第三次膀胱肿瘤彩超检查

术后7月复查膀胱肿瘤彩超提示:膀胱内未见明显异常占位,请结合膀胱镜检查。
膀胱镜检查
- 第一次膀胱镜检查(2023年05月23日)

- 第二次膀胱镜检查(2023年08月30日)

- 第三次膀胱镜检查(2023年11月28日)

术后7月复查膀胱镜提示:膀胱壁光滑,未见新生物。
总结与讨论
- PDT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断治疗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微创精准、保留器官功能、安全性好等优点。
- 准确把握PDT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熟悉掌握PDT技巧,事半功倍。
-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PDT精准、微创的治疗方案将得到更多运用。
最后编辑于 04-24 · 浏览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