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肠镜穿孔的策略
结肠镜检查的并发症有出血,血压下降感染等。另外就是肠道的穿孔,穿孔的原因由于腹部手术引起的粘连造成的穿孔,另外还有暴力性的操作或者操作不当引起。
第1项,术前需要严格的询问病史。
在开始检查前就应该通过详细的了解病史,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做到未雨绸缪。对于一个正常健康人接受常规的检查,发生穿孔的概率是非常小的,但是对于肠道粘连的患者以及高龄瘦弱的患者,可能性是非常高的。另外症状比较轻微的不全肠梗阻患者也有潜在的穿孔风险。
所以必须通过严格的询问病史,严格掌握结肠镜检查的指征,必要的时候再检查结肠镜前给予单纯的腹部X线检查可以防患于未然。
第2项严格遵循单人操作法的原则
整个结肠插入过程的操作必须严格遵循。单人操作法的原则特别是缩短法使结肠镜本身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如果在插入过程中出现了内径的尖端部位,不进反退的迹象也就是结肠镜逐渐形成了襻时,应尽快退镜,防止形成更大的襻,避免过度牵拉肠腔引起穿孔。重视患者是否有疼痛不适的出现,在有阻力的时候,不可盲目一味进镜应该退镜解襻,严格遵守基本原则,必要的时候彻底退镜,直到直肠重新进镜。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就不会造成穿孔等并发症的出现。
当然对于腹部有手术病史、癌性腹膜炎的患者,乙状结肠多发憩室,高龄或和比较瘦弱的患者容易出现穿孔的,就应该特别注意小心操作。
第3项建立严格的替换操作者制度
不同水准的内镜医师都潜在有出现穿孔的可能性。保持冷静的状态处理操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初级水准的医师在早期如果无法在患者没有痛苦的条件下完成,特别是在10~15分钟依旧无法直线状态通过应该放弃让上级医师替换,避免事故的发生。操作者不能过分的自信或者放不下面子,如果的确不能完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放弃检查。切记心气浮躁,使用暴力让患者忍住疼痛过度过多,插入结肠镜而造成穿孔。
第4项尽可能避免使用镇静剂进行操作
使用镇静剂或者全身麻醉进行结肠镜检查,会掩盖患者的不适表现。同时使得利用变换体位来降低操作难度,成为不可能得不到患者的配合,造成的穿孔比较多。
由于患者结肠镜检查是痛苦而采用麻醉,实际上是结肠镜操作者,水准相对比较低,需要继续努力学习提高插入的技术。掌握了结肠镜的单人操作方法,完全可以不采用麻醉而完成无痛苦结肠镜检查。
总结麻醉可能会导致患者不能反应痛苦,导致肠道的穿孔的可能性增加。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制度的遵循可以减少穿孔的概率。
最后编辑于 04-22 · 浏览 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