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时,先拔针还是先拔真空管?

一相关证据
1.护理人的宝典《基础护理学》静脉血标本采集章节要求“采血结束,先拔真空管,后拔去针头再按压”,见图1。

2.真空采血管说明书【使用方法】中规定:“当血液呈滴状流入采血管内时,立即将采血管从采血针中拔出再将采血针从静脉中拔出,用已消毒的棉签压住穿刺部位保持10分钟以上,直至血液停止流出”,见图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661-2020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5.10拔针与穿刺点止血条款要求:“从采血针/持针器上拔出最后一支采血管,而后从静脉拔出采血针。”见图3。

二先拔采血管再拔穿刺针的优点
采集血量更准确:
当血液呈滴状流入采血管内时,说明试管内负压已消失殆尽,此时拔下采血管,采集血量是比较标准的;而如果先拔穿刺针的话,采血针软管内的血液会因为重力及大气压而进入采血管,导致采血量偏多,因此会出现抗凝剂或促凝剂与血量的不匹配,可能导致溶血或凝血。
三采血顺序
结合WS/T661-2020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李小寒、尚少梅主编的第六版《基础护理学》,WHO推荐采血顺序及匹配的试管颜色:
厌氧菌培养瓶→需氧菌培养瓶→无添加剂的试管→柠檬酸钠抗凝管{凝血管(蓝)→血沉管(黑)}→血清采集管{促凝管(红)→血清分离管(黄)}→肝素抗凝管(绿)→EDTA抗凝管(紫)→葡萄糖酵解抑制剂(灰)
四小 结
先拔下采血管,再拔穿刺针,这样采血量更准确,出现溶血等不合格血标本的几率低。
教科书、说明书、行业标准(即指南)是临床中指导我们工作的三大法宝。
但教科书版本更新较慢,知识难免陈旧,跟不上指南的更新速度;行业标准(即指南)是本专业有科学依据的行业指导标准,现行工作多以指南为指导;而说明书是基于教科书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对物品做出的供使用者参考的说明。
希望大家养成查阅说明书的好习惯,养成多翻看教科书的好习惯,养成多关注新发布的行业标准的好习惯!
最后编辑于 04-22 · 浏览 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