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官方:缩减23个行政科室,行政后勤与一线人员人均薪酬比下降15%
公立医院改革是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举措。近年来,江西认真落实国家医改决策部署,积极打造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高地。
“公益性是公立医院为民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根本保障。”江西省卫健委主任说,为维护医疗机构公益性,该省重点做了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优化财政补助政策。
近三年,全省财政拨款收入占公立医院总费用平均比例为17.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特别超长期国债共69.96亿元,支持116个项目建设,排名全国前列。
二是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
选取7家公立医院开展人员总量管理试点工作,下达人员总量9634名。在全国率先落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机构编制,首批下达1400名人员总量。鹰潭等地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打通备案与实名制人员通道,逐步将编外人员纳入编制管理,激发医务人员内在潜力,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三是健全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
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工作,建立“指标体系+定期评估”模式,2022-2024年,全省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30.1%、31.5%、33.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完善薪酬分配制度。
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认真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分类核定固定薪酬,推进“三个结构性调整”。2022-2024年,全省公立医院人员费用占比分别为36.4%、38.5%、39.2%,实现逐年增长。
上栗县打造的医共体有什么突出特色和亮点?
有哪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上栗县人民政府县长在会上表示,上栗是全省医改的一个窗口,是全省医共体建设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2024年,我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省级评估认定,获批全省综合医改项目县,医院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分别同比下降7.4%、13.4%,得到了群众广泛好评。主要抓好了两方面工作。
第一,立柱架梁,建立四大机制,确保医共体建设方向不偏、蹄疾步稳。
第二,疏淤通脉,打通两大关键,确保医共体建设活力迸发、提质增效。
一是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 坚持“去行政化”,全县医疗机构缩减行政科室23个、人员52名;
- 坚持“倾向临床”,县级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同比下降17%,行政后勤与临床一线人员人均薪酬比下降15%;
- 坚持“能上能下”,岗位向能者开放。86名医院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有效激发队伍活力,医务人员满意度超96%。
二是主动健康服务模式改革。
我们推出“健康积分卡”,支持兑换体检项目或生活用品,引导市民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我们建设县乡村“主动健康服务中心(站)”,为居民体检提供免费接送和“一人一档一策”服务,在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综合评价中位列县区第一名。我们组建“1+3+X”团队,由县级医院首席医师搭配专职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按红黄绿三色管理重点人群,全县慢病管理率近80%,基层诊疗量同比增长27.8%。
上栗的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做法在央视“1+1”报道,中医推拿门诊登上新闻联播,主动健康管理模式在江西省委改革动态上专篇刊发。
人才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鹰潭市是怎样推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
会上,鹰潭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蔡江介绍,通过深化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赋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人才政策保障,释放机构编制“新活力”。
出台人才队伍建设十一条意见,建立总医院编制池,实行“备案管理+动态调配”,总医院用编计划实现年初审核、全年使用。同时,精简机构设置,鹰潭市中心城区总医院通过整合,党政和临床科室共减少18个,精简率为25.4%。
二是构建动态薪酬体系,打造薪酬激励“动力泵”。
打破“大锅饭”思维,出台绩效薪酬管理实施办法,实行全员“基本薪酬+绩效薪酬”,推动绩效分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突出贡献者倾斜。
2024年,一线医护人员平均绩效较改革前增长10%,全市公立医院薪酬中稳定收入的比例达60%。
三是优化人才选用体系,畅通能上能下“双通道”。
推行“择优”公开竞聘,打破医务人员一岗定终身壁垒,贵溪市总医院对18个临床科室主任实行公开竞聘上岗,调整率达39%。实行“能上能下”动态考核,鹰潭市中心城区总医院对医院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实行“一年试用期、每年一考核、三年一聘任”管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等直接挂钩,增强队伍生机活力。
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构建人才成长“生态圈”。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开展管理能力提升特训、公立医院改革高质量发展培训,以及运用省市共建优势资源帮带、争取省卫生人才服务团支持等,先后培训2600余人次;特别是,我们突出青年骨干医生培养,选派267名青年医务人员到省级三甲医院进修培训,目前,公立医院医疗技术骨干平均年龄降低5岁、硕士研究生占比提升3倍,实现人才队伍更年轻化、学历水平更高。
五是强化科技创新支持,搭建科研创新“孵化器”。
编制鹰潭市重点临床专科五年规划,投入7000余万元用于重点专科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积极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连理工大学等开展学科建设、科研项目课题合作。2024年,全市共申报科研项目117项,其中:市级项目101项、省级项目16项。
通过实施一系列人才队伍机制改革,医院人才结构得到优化,服务百姓健康能力、群众满意度均有效提升。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大人才引育留力度,建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
你们医院临床医护的平均绩效增长了吗?
薪酬中稳定收入的比例达多少呢?50%?60%?还是更高?
最后编辑于 04-22 · 浏览 1.6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