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这样的疑惑吗?如何确定内镜下UL1和病理的UL1
内镜下UL1 文献上说“皱襞纠集,亦或虽然没有明确的皱襞纠集,但表面可见线状或者面状的白色区域”,也就是说“现在正在溃疡”形成的伴白苔的黏膜缺损,或者“以前溃疡过”形成的痕迹(即皱襞纠集),都会被认作“内镜下的UL1”。
病理的UL1表现为黏膜肌中断、走行不一致和黏膜下层纤维化。
众所周知,UL的有无对于是否适合ESD是一个关键的参照点。如果是分化型癌,UL0浸润深度的M癌,无论多大都适合ESD切除。但UL1浸润深度的M癌,就有了不超过3cm才适合手术的限制。而如果是未分化型癌,无论病变多小,只要存在UL1,那就不适合ESD。
不适合ESD的主要理由就是“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胃癌治疗指南》2018版中明确记载“推测淋巴结转移风险不足1%的病变,如果能与外科手术切除有同等的治愈效果,就可以定义为治疗的“绝对适应症””。
那么为什么UL1就容易引起淋巴结转移呢?推测可能是由于“黏膜肌中断”的原因。黏膜肌是粘膜层与粘膜下层之间薄薄的一层肌肉,当它被破坏导致组织缺损时,即为溃疡。即便组织修复,也会留下痕迹(即纤维化)。
当有癌的浸润时,黏膜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屏障的作用,如果没有了这个屏障,癌就很容易进入黏膜下层。此外,即便是屏障被修复(纤维化),但因为这个位置的屏障曾经遭到了破坏,从此处也可能已经有癌细胞通过了。
这样看来,判断是否有UL就变得极为必要了。
以上内容来自“小红书”

最后编辑于 04-21 · 浏览 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