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医案集锦(51)——胆心综合征


谈晓琴医案(江西中医药):
陈某,女,56岁。1996年3月20日初诊。因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半年余,伴心慌胸闷1月余而就诊,并伴纳呆、恶心、大便干、尿黄;血白细胞12.6X109/L,中性0.80;心电图:窦性心律,T波改变;B超提示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舌红、苔腻、脉弦。
辩证:证属湿热内蕴,胆胃不和,热扰心神。
治以清热利胆,和中安神。
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3黄芩10生大黄10竹茹10枳实10姜半夏10茯苓20金钱草30炙鸡内金10炙远志10陈皮10生甘草6。
服上药5剂,右上腹痛好转,纳谷增,无恶心呕吐,无胸闷、心慌,大便日行1-2次。复查心电图正常。服药15剂后,右上腹疼痛消失。
毛以林教授评析: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气血津液的运行、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均通过经络系统的运输传导、联络调节的功能才能得以实现。
胆与心之间,通过经络相互依存。《内经》说:足少阳之正……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又说:胆足少阳之脉……以下胸中,贯膈……循胁里……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
正如《遵生八笺》所说:心主火,胆主水,火得火而灭,故胆大者心不惊;火盛水煎,故胆小者心常慎。可见,只有胆的功能正常,疏泄通畅,精汁清净,心主血脉、主神明等功能才正常;反之,则会导致心系疾病的发生。
四诊合参,察其舌红、苔腻、脉弦,为痰热之象。且心慌时出现纳呆、恶心、大便干等胃失和降之症,证属胆经痰热犯胃扰心,故用黄连温胆汤加金钱草、鸡内金、大黄、远志等清痰湿、化郁热、利胆、和胃、宁心而使病愈。
最后编辑于 04-21 · 浏览 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