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隐形杀手”——脑小血管病

发布于 04-21 · 浏览 647 · IP 河南河南

经常有病人拿着核磁报告单来咨询:“医生,这‘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微出血灶等’是怎么回事啊?我现在没什么症状啊?将来会有什么危害啊?需要治疗吗?”。其实,这就是常见的脑小血管病。


什么是脑小血管病呢?

1.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是指由各种病因累及脑内小动脉(直径100~400μm)、微动脉(直径40~100μm)、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

2.如果将大脑比作树冠,大血管是“主干”,那么脑小血管则是“树梢”。

脑小血管病变主要依靠神经影像学诊断,MRI的标志性改变为新发小的皮质下梗死(rec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腔隙、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lar space)、微出血(microbleeds)以及微梗死。

img

脑小血管病的症状是什么呢?

1.脑小血管病可以无临床症状。

2.急性腔隙性梗死引起的运动和感觉综合征,包括纯运动轻偏瘫、纯偏身感觉障碍、共济失调轻偏瘫、感觉运动卒中、构音障碍笨手综合征。

3.慢性脑小血管病变早期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症状。如反应迟钝、记忆力差、执行力和注意力下降、步态障碍、吞咽和排尿功能异常,还有些患者会出现情绪异常,如经常情绪低落、不开心,或者总是紧张、焦虑、担忧、失眠等。

img

为什么是隐形杀手呢?

1.悄无声息,早期毫无征兆

无症状潜伏期长:30%-50% 的中老年人已存在病变,有的没有任何症状,有的早期仅有轻微头晕、健忘(常被误认为“年纪大了正常”)。

2.损伤累积且不可逆

病变部位和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多,量的积累引起质的改变,引起的神经损伤不可逆。

3.诊断困难,易被漏诊

常规头颅CT查不出,只有头颅核磁(MRI)才能捕捉白质病变、微出血等病变。(常规体检不做MRI,即使做了MRI也易误以为“老年脑”,归因于“自然衰老”)。

img

哪些人易患“脑小血管病”呢?

1.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控制因素和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遗传因素、脑淀粉样血管病等;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吸烟、2型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炎症和免疫因素等。

2.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人更易患脑小血管病,积极筛查并控制危险因素对预防脑小血管病的进展有重要意义。

img

患了“脑小血管病”怎么治疗呢?

1.生活方式干预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保证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

2.积极防治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预防高血压、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以及炎症及免疫引起的相关性疾病等,一旦相关问题,及时就医,遵医嘱予以相关治疗。

3.个体化治疗

勤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部分脑小血管病患者,长期服用抗板药物可能增加脑出血的风险,需要综合患者整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总结:

1.脑小血管病虽然症状“小”,但其最终危害性“大”。

2.高达45%的痴呆症、25%的缺血性中风和绝大多数出血性中风,都与脑小血管病有关。

3.脑小血管病的形成和发展是个慢性过程,早期识别与管理是防治的关键。

脑小血管病 (5)

最后编辑于 04-21 · 浏览 647

回复2 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