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切除术后3年,反复右下腹疼痛2年余,元凶是"塑料夹"?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患者,男33岁
【主诉】:阑尾切除术后3年,反复右下腹疼痛2年余,加重1月
【现病史及既往史】:3年前,患者于某医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体不详),术后3月右下腹再次出现隐痛,在诊所输液(抗生素)治疗好转。2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隐痛,无发热,恶心,呕吐,黄疸,呕血,黑便等不适。均给予输液好转,1月前患者上述加重,再次输液症状无明显好转,为求治疗来我院。门诊彩超检查示
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精神尚可,饮食尚可,进流食,大便不规律,变细,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检查】:查体,右下腹可扪及范围约7*5cm包块,触及压痛伴轻度反跳痛,无明显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减弱。移动性浊音阴性。




进一步行电子肠镜检查


这个是入院门诊彩超

【临床诊断】:1.回盲部占位;2.阑尾切除术后,3.不完全性肠梗阻。
【治疗经过及结果】
入院后结合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综合分析了一下,考虑
1.炎性包块?脓肿包裹?
2.阑尾残株炎?
3.阑尾切除术后的粪瘘及窦道形成?
4.回盲部肿瘤?
患者阑尾切除术后3年,反复腹痛2年,既往多次经输"消炎药"好转,本次腹痛加重,结合影像学官腔狭窄,合并不完全梗阻,与患者沟通病情,可行手术探查。
首先腹腔镜探查一下,

超声刀难以游离,中转开腹

腹直肌肿胀明显增厚成,腹壁可见窦道形成,经窦道少量炎性渗出物溢出,
回盲部肠管与右侧腹壁粘连致密,电刀,超声刀,解剖剪齐下游离回盲部

阑尾根部肠管壁明显增厚,包裹处可见不可吸收塑料夹(已脱落),部分坏死。术中考虑阑尾残端瘘并周围炎形成。且回盲部肿胀粘连,肠管缩窄环致管腔狭窄,且外瘘形成,决定行回盲部切除术。




行回盲部肠切肠吻合,并切除腹壁窦道。
总结与讨论
病人比较年轻,阑尾切除术后3年,反复腹痛2年余,回盲部形成包块占位,术前多考虑阑尾残株炎,阑尾残端瘘,粪瘘,不过也不排除回盲部肿瘤可能性。术中证实了这一情况。
1.阑尾残端瘘并周围炎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多数还是因阑尾根部没有处理好,比如结扎不牢靠,腔镜下游离根部时电刀灼伤盲肠壁未发现,当然非手术因素比如阑尾自身的炎症,全身情况等也有占比。这个瘘"罪魁祸首"应当是这个塑料夹,追问病史,当然疫情期间,右下腹疼痛3天入院,诊断应该是急性阑尾炎伴局限性腹膜炎,根部处理直接塑料夹夹闭,按道理根部情况应该还可以,满足生物夹塑料夹夹闭。但夹闭时回盲部壁有无切割,压迫,撕裂,留下隐患是值得深思的,相信处理阑尾根部都有独特的见解和处理方式,但出一旦出现瘘,必须要重视。以上只是猜测。
2.阑尾残端瘘的治疗,大多数小瘘,通过保守治疗都能痊愈的,即使局部包裹通过外敷,抗炎等措施也差不多会好,再不然局部引流也是个好办法。要做到回盲部切或者右半结肠切我认为还是没及时发现并处理残端瘘。大家是怎么看待阑尾残端瘘?
3.这个术中认为,证实的残端瘘,做回盲部切除的处理,有没有超适应症,遇到这种探查,会怎么做?欢迎指评!!!!
最后编辑于 04-20 · 浏览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