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六经辨证医案集锦(46)——面唇水肿,行气解郁肿自消案

发布于 04-20 · 浏览 268 · IP 天津天津
img

 

     刘秀蓉、周伟医案(内蒙古中医药):

      王某,男,23岁,农民。

     月余前因婚姻不遂,郁郁成疾。胃脘满闷胀痛,口苦,纳呆,便秘,面颊及口唇浮肿,口角糜烂,张口不能。曾先后服活血化瘀、利水及抗过敏中西药无显效。

诊见患者面部浮肿,口唇肿甚,唇周色紫暗,口角糜烂渗水;舌质淡红,苔黄干,脉弦数。

证属肝郁化火,脾胃蕴热。

治宜疏肝解郁,清热泻火。处方:

柴胡12川芎10香附15枳壳10大黄9黄连12香橼12佛手12牡丹皮15紫草12栀子12防风9黄柏12,(单位:克)。

患者服药5剂,诸证悉减,大便通畅,胸脘满闷消失,后以本方为主加苍术、薏苡仁等渗湿收敛之品,继续调服半月,而获痊愈。

 

毛以林教授指出:面部疾病多从阳明胃经入手;脾开窍于唇,故唇疾多从脾经论治。面唇水肿而从肝经论治,可谓独具匠心!

 

原按:本病例发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能载津行水,气郁则水湿停聚为肿。水停面唇,乃因“足厥阴肝之脉……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之故。肝郁日久,导致瘀血内结,故见唇周其色紫暗,肝郁化热侵及脾胃,故胸脘满闷胀痛,湿热交结于胃腑,腑气不通故便秘,口苦,纳纳呆。用柴胡疏肝解郁为主,佐以清热泻火之大黄、黄连、黄柏、栀子;凉血活血之牡丹皮、紫草,使郁除气行则肿自消,郁解火泻则热自清。

该帖还没有疾病标签去添加

最后编辑于 04-20 · 浏览 268

1 收藏4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