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医案集锦(43)——脊背疾病当辨经而治



脊背部为足太阳经、督脉巡行之处,而足太阳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所以脊背疾病每多从膀胱经、督脉和肾经入手,进行治疗。
舒鸿飞医案(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余某,女,51岁,干部。1988年4月6日初诊。患者近三年来背部经常疼痛,曾经数医治疗,多从风湿论治,然无显效。现疼痛下及尾闾,上连颈项,俯仰不利,头后枕部亦痛;全身重滞,阴天下雨时疼痛加剧。饮食尚可,大便溏软,小便清利,脉浮细,舌淡苔薄白。
综合脉证,病在太阳经和督脉二经。方用:
桂枝10白芍10葛根10白术10苍术10薏苡仁10羌活10附子10(另包,先煎)仙灵脾10炙甘草10生姜3片,大枣12枚。(单位:克。)
患者服3剂后,疼痛减轻,药中病机,守方再进;二诊时说,服药5剂后,疼痛未再发作。
毛以林教授评析:
患者身痛虽因风湿而致,但湿在何处,辨知不明,势必用药泛滥,前医祛风胜湿少效,乃源于此。
从经脉的巡行上看,《灵枢·经脉篇》说:膀胱足太阳经之脉……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别出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难经》说: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下入脑。脊背两侧及后项为太阳经脉所过,督脉行于脊背正中线;从病史来看,患者因天热睡竹床起病,故诊其病在太阳及督脉二经,因此,用桂枝汤加羌活、葛根,以治太阳;加淫羊藿、附子以温督脉;用苍术、白术、薏苡仁祛湿。数剂而愈,并非偶然!
下面,是毛以林教授的医案:
患者是一位35岁的女性病人,在报社工作,到了夏天,其办公室内就长期开着空调,而此人坐的位置,其脊背正对着空调,如此时日长久,即感觉寒邪慢慢侵入其体内。到了去年的冬季,就发病了,每天感觉寒冷异常,每晚都梦见自己睡在冰上,常常被冰醒,患者自己以为到了4、5月份,天气暖和之后就会好转,可是到了6月份,病情依旧。
综合患者的病史,及四诊所见,断定患者是寒邪伤了太阳经,但督脉起于小腹部当骨盆的中央(胞宫),而行于脊背部,若寒邪伤及督脉,其人必当生宫寒,于是问诊便从月经入手。患者说:自从此病发生以后,月经一直不调,每月经来腹痛,喜温喜按,行经有很多的紫块;其人舌质淡嫩,苔白,脉沉细。
即以温补督脉、辛散太阳经为原则组方如下:
桂枝10仙茅10仙灵脾10制附子10鹿角霜20细辛3当归10(单位:克。)
患者服5剂后复诊,说其背寒痊愈,处方改为芎归胶艾汤加附子、制香附等品,告知每月月经前服5-7剂以调经,连用2个月后,诸证悉除。
可见,循经治病,不失为一个好的路径!
最后编辑于 04-19 · 浏览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