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胃大部切除术后反复发热竟然是痛风在作怪!

发布于 04-19 · 浏览 1021 · 来自 iOS · IP 云南云南

男性,65岁,因腹痛1天诊断空腔脏器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入院。既往有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史。入院后化验PCT48ng /ml,IL6 >5000pg/ml,急诊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术中发现胃窦部穿孔,大小3cmx 4cm,修补困难,中转开腹行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2式吻合。术后予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感染治疗,第5天起开始出现间歇性发热,腹部查体无异常,腹腔引流液清亮,计划逐步拔除腹腔引流管,胸腹CT检查报告肺部感染,腹部无异常,肺动脉CTA检查报告下肺动脉栓塞,呼吸科会诊建议同意目前抗感染治疗方案,肺栓塞沿用术后血栓预防抗凝方案,加强VTE基础预防。

术后第5天发热

img

术后11天,复查血常规WBC17.3 x109,PCT1.1ng /ml,IL6 170pg/ml,血培养阴性,G试验112.1pg/ml。

术后间隙性发热,体温最高39.5 °c

img

术后13天,白细胞计数正常,PCT0.826ng /ml,IL6 72pg/ml,CRP132mg/l,腹腔液培养阴性。多学科会诊分析发热原因认为肺部感染控制,腹部无异常,基本排除引起发热的可能性,发热原因不排外肺栓塞,但需警惕真菌感染,鉴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疗程已足,多次复查感染指标正常偏高,但渐呈下降趋势,按降阶梯治疗原则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改为三代头孢继续抗感染治疗,并加用氟康唑(400mg静滴,qd)。术后16天,病人诉右腕关节疼痛,稍红肿,局部皮温升高,PCT0.79ng /ml,IL6 177pg/ml,腹腔液培养白色念珠菌生长,内分泌科会诊考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予秋水仙碱1片,口服,2次/天,体温逐渐下降正常,治愈出院。

口服秋水仙碱后体温逐渐下降正常

img


img

本例术后反复发热,由于病人系胃窦部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术后,发热原因最可能是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或合并真菌感染等感染性因素所致,动态观察感染指标的变化趋势是逐渐下行的,似与感染因素关联性不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故仍继续抗感染治疗。及至病人出现有关节痛症状,结合既往有痛风史,考虑发热原因可能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引起,予以秋水仙碱治疗后体温逐渐正常,证实痛风急性发作是术后发热的真正原因。

痛风病人外科手术后容易痛风发作,主要原因与术后血尿酸水平升高有关。术后血尿酸水平升高的原因是:1、手术产生应激反应,体内分泌多种激素,如肾上腺素等,促使体内代谢加快,进而影响嘌呤代谢;2、手术可能造成组织损伤,细胞破坏后释放出的大量嘌呤会使体内嘌呤含量急剧升高。嘌呤在体内经过代谢最终形成尿酸,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3、手术后患者往往处于相对脱水状态,肾脏灌注减少,使得尿酸排泄减少。痛风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发热,原因是关节处的尿酸盐结晶会引起剧烈的炎症反应,身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出各种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等,这些物质进入血液后,作用于脑部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有时难与术后感染性发热鉴别。因此,对于有痛风病史或者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在进行外科手术前,应对患者的尿酸水平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适当的水化以增加尿酸排泄、必要时使用降尿酸药物等,尽量降低手术引发痛风发作的风险。术后也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症状和尿酸水平,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痛风发作情况,减少发热干挠对正确判断病情的影响。

弥漫性腹膜炎 (20)
纠错
icon丁香医小白 推荐
icon丁香医小白 已点赞

最后编辑于 04-19 · 浏览 1021

3 2 11
同行评议 3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5.0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5.0
临床实用性5.0
诊疗科学性5.0
学术价值5.0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