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解读 ACC.25 大会亮点,慢病管理迈入精准多维时代丨致学院(上篇)

当前,慢病管理与心、脑、肝疾病诊疗的前沿发展备受瞩目。在此背景下,「致学院·慢病诊疗前沿研讨会」盛大举行。此次对话汇聚了多位全国顶尖医疗机构的权威专家,共同探讨 2025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大会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的转化路径。
会议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唐熠达教授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孔祥清教授共同担任主席,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吴永健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梁春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在讨论环节,华中阜外医院的高传玉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陈样新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蒋峻教授及北京医院的汪芳教授共同担任引领嘉宾,与众多专家学者一道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融合学术前沿与临床实战的高水平对话盛会。下面,就让我们一同回顾并深入探讨此次会议的精彩内容。
上半场:大会亮点分享与解读
01大会亮点:从 ACC.25 看心血管临床新视角
首先,大会围绕 ACC.25 最新突破性临床试验等重点研究,展开了系统性梳理与解读,内容涵盖结构性心脏病、冠脉介入、心力衰竭、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预防等多个方向。
其中,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 Evolut Low Risk 研究发布了 5 年的随访数据[1],显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在低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中的长期疗效相近,未来 10 年结局及瓣膜退行性变化仍需持续跟踪。另外,BHF PROTECT-TAVI 研究显示[2],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术中常规使用脑栓塞保护装置(CEP)未降低卒中风险,研究结果提示应结合个体特征选择干预策略。
在冠脉介入领域,FLAVOUR II 研究展现了血管造影衍生血流储备分数(AngioFFR)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无创、准确、策略优化」优势,研究结果提示,PCI 术中 AI 影像技术 AngioFFR 评估冠脉狭窄的疗效不劣于血管内超声(IVUS)[3]。
在心衰管理方面,FRESH-UP 研究发现对部分 II~III 级慢性心衰患者,与限制液体摄入相比,自由饮水未增加不良事件风险,反而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4],该研究被评价为「对传统心衰限水理念的重要挑战」。
全球心血管风险因素对终身健康影响的综合分析,对全球大规模超 200 万的个体数据量化了心血管风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BMI 异常、糖尿病、吸烟)对终身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控制高血压,与无心血管疾病(CVD - free)的额外健康寿命年相关性最强(表 1)。该研究从大数据样本层面,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基于证据的优先干预靶点[5]。

表 1 全球心血管风险因素对终身健康影响的综合分析:55~< 60 改变风险因素的影响
此外,ACC.25 最新发布的 ESPRIT 研究事后分析进一步针对虚弱人群的强化降压策略进行了探索[6],同时,ALLEPRE 研究揭示了护士主导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后二级预防的积极效果,强调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7]。
02大会亮点:《2025 ACS 患者管理指南》更新要点总结
《2025年 ACS 患者管理指南》[8]将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与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首次整合,并提出一系列治疗与管理建议更新。
对于 ACS 初始评估,指南强调在首次医疗接触后 10 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检查,并尽早检测高敏肌钙蛋白(hs-cTn)。风险评估推荐继续使用全球注册急性冠脉事件风险评分(GRACE)和胸痛试验研究小组风险评分(TIMI),辅助分层决策(图 1)。

图 1 ACS 患者的初始评估流程图
抗血小板治疗方面,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仍为 1 类推荐,低出血风险患者建议维持 12 个月。PCI 患者优先选用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出血风险高者可选用氯吡格雷。调脂治疗上,推荐所有 ACS 患者使用高强度他汀,LDL-C 目标值为 < 1.4 mmol/L;若达不到目标,可联合依折麦布、PCSK9 抑制剂等非他汀类药物,治疗后 4~8 周建议复查血脂。此外,所有 ACS 患者均建议接受静脉抗凝治疗,首选普通肝素或依诺肝素。
再灌注策略上,推荐首选桡动脉入路,复杂病变中可辅以 IVUS 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多支病变患者,建议完成血运重建;心源性休克者优先处理罪犯血管。
专家总结道:「ACS 的战斗不止在导管室,而是在出院后的每一个月」,强调出院后管理、早期随访、生活方式干预及康复计划实施的重要性。
小结
本次会议聚焦 2025 ACC 大会最新研究与指南进展,涵盖急性冠脉综合征、结构性心脏病等重点领域,并从患者管理、疾病管理理念、风险预测到生活方式干预四大维度对新进展展开深入探讨,体现慢病诊疗正迈向多元融合与个体精准的新阶段。期待更多前沿成果在临床落地,造福广大患者。
基于本次会议达成的学术共识与实践启示,我们清晰地看到,慢病诊疗领域的创新突破已从理论探讨稳步迈向临床转化阶段。在此背景下,「致学院」将以本次会议成果为重要基石,持续开展系列学术活动。届时,将汇聚更多权威专家,共同探寻前沿技术与临床需求的深度融合之道,助力构建慢病诊疗的未来新生态。

点击帖子右上角+号按钮 关注「致学院」机构号,更多学术前沿、大会热点资讯精彩内容持续更新!
本次会议的精彩回放已就位,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观看。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参考文献:
[1]. John K. Forrest, M. D. et al. 5-Year Outcomes After Transcatheter or 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in Low-Risk Patients With Aortic Steno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25) doi:10.1016/j.jacc.2025.03.004.
[2]. Kharbanda, R. K. et al. Routine Cerebral Embolic Protection during Transcatheter Aortic-Valve Implantatio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0,.
[3]. Hu, X. et al. Angiography-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versus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to guid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FLAVOUR II):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non-inferiority trial. The Lancet S0140673625005045 (2025) doi:10.1016/S0140-6736(25)00504-5.
[4]. Herrmann, J. J. et al. Liberal fluid intake versus fluid restriction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Nat Med 1–7 (2025) doi:10.1038/s41591-025-03628-4.
[5]. The Global Cardiovascular Risk Consortium. Global Effect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on Lifetime Estimate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0,.
[7]. Paoli, G. et al. ALLiance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after a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The ALLEPRE trial: A multicenter fully nurse-coordinated intensive intervention program. American Heart Journal 203, 12–16 (2018).
[8]. 2025 ACC/AHA/ACEP/NAEMSP/SCAI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oint Committe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Circulation.
精彩回顾:
最后编辑于 04-18 · 浏览 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