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一文说清低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

发布于 04-17 · 浏览 2061 · 来自 Android · IP 广东广东
icon烧伤科常医生 已点赞


低钠血症指的是血清钠浓度低于 135 mmol/L,此为极为常见的体液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状况。在住院患者群体里,其发生率可高达 30%,所引发的临床症状表现多样,程度不一,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针对低钠血症的治疗,需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如病因、严重程度以及发病的急缓等,秉持个体化治疗原则。

总体而言,主要治疗手段涵盖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症处理,旨在缓解因低钠血症所引发的不适症状,提升患者的即时舒适度与身体机能状态;其次为探寻致病根源,对原发性疾病展开精准治疗,同时全力消除诱发低钠血症的各类潜在因素,从根本上纠正电解质失衡的内在机制;再者,密切关注并妥善处理可能伴随出现的并发症,通过全方位的干预措施,最大程度降低低钠血症对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的不良影响,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与稳定。

1

急性症状性低钠血症

对于出现严重神经系统症状(如癫痫发作、昏迷等)的急性低钠血症患者,需要快速纠正血钠浓度,以防止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通常采用高渗盐水(如 3% 氯化钠溶液)静脉输注 100 mL,速度 20 min 以上。4 h 后复查血钠:

  • 若血钠升高 < 5 mmol/L,则重复输注;
  • 若血钠升高 ≥ 5 mmol/L 且临床症状改善,立即停止输注高渗盐水,输注 0.9% 氯化钠溶液,第一个 24 h 血钠升高 ≤ 10 mmol/L,第一个 48 h 血钠升高 ≤ 18 mmol/L,直到血钠浓度 ≥ 130 mmol/L;
  • 若血钠升高 ≥ 5 mmol/L 且临床症状未改善,继续输注高渗盐水,直至症状改善、血钠升高 > 10 mmol/L 或血钠浓度 ≥ 130 mmol/L。

2

慢性低钠血症

一、纠正低钠

慢性低钠血症的纠正不宜过快,否则可导致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ODS),这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引起癫痫样发作、四肢瘫痪、吞咽困难、言语障碍、昏迷、死亡等严重后果。

易患 ODS 的高危因素包括:血钠浓度 ≤ 120 mmol/L 和/或低钠血症持续时间 > 48 h;低钾血症;饮酒;营养不良;肝病晚期。

治疗目标:

每日血钠升高的速度为 4~8 mmol/L,24 h < 10 mmol/L,48 h < 18 mmol/L,72 h < 20 mmol/L,直至血钠浓度达到 130 mmol/L。

如果 24 h 血钠增加幅度 > 10 mmol/L,48 h > 18 mmol/L,立即采取措施降低血钠并停止补钠治疗;在严密监测尿量和液体平衡的情况下口服补充水分或输注 10 mL/kg 5% 葡萄糖溶液,输注速度 3 mL/kg/h,每小时复测血钠水平,直至血钠降至目标值;上述处理仍不能改善,可以考虑给予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 4 mg,q6h)治疗 24~48 h。

二、病因治疗

(1)假性低钠血症:如果是由血液中蛋白质、脂质增多导致的假性低钠血症,主要是治疗基础疾病。例如对于高脂血症患者,可能需要通过调整饮食、使用降脂药物等方式改善血脂情况;对于高蛋白血症,要根据具体病因(如多发性骨髓瘤等浆细胞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

(2)渗透压调定点重置:像孕期出现的渗透压调定点重置导致的血钠下降,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血钠问题,主要是密切观察孕妇的身体状况,因为这种情况在产后通常会自行恢复。

(3)等渗性和高渗性低钠血症:针对引起细胞外液稀释的高渗透性溶质进行处理。如果是由于输入过多葡萄糖等溶质导致,需要调整输液成分;若是因为疾病(如糖尿病高渗状态)引起,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糖、减少高渗物质的产生等。

(4)低渗性低钠血症

1.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1)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主要是改善心功能,包括使用利尿剂(如袢利尿剂)减轻心脏的容量负荷,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利尿导致血钠进一步降低。同时,可能需要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改善心脏功能和重构。限制液体摄入也是很重要的措施,一般根据患者的尿量和不显性失水量来确定每日液体摄入量。

2)肝功能衰竭患者:需要针对肝脏疾病进行综合治疗,如保肝、退黄、补充白蛋白等支持治疗。对于腹水引起的有效血容量降低,可以适当放腹水,但要同时补充白蛋白,以维持有效血容量。同样要注意液体和钠盐的摄入控制。

3)肾脏疾病患者:根据具体的肾脏病变进行治疗。如对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患者,可能需要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使用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对于肾小管损伤的患者,要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同时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维持肾脏的正常代谢。

2. 等容量性低钠血症

1)不适当抗利尿综合征(SIAD)

①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

治疗的关键是去除病因。对于由肿瘤引起的 SIADH,如小细胞肺癌,需要进行抗肿瘤治疗(手术、化疗、放疗等)。对于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胺碘酮等)引起的 SIADH,需要停用相关药物。

在病因治疗的同时,限制液体摄入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一般将每日液体摄入量限制在 500~1000 mL 左右,但若限量 24~48 h 后血钠无升高迹象或不能耐受,应给予药物治疗。AVP 受体拮抗剂(如托伐普坦),建议起始剂量从 7.5 mg 起始,如 48 h 后血钠浓度仍低于 135 mmol/L 或升高幅度低于 5 mmol/L,可加量至 15~30 mg。

②肾性不适当抗利尿综合征(NSIAD):

除了限制液体摄入外,可能需要使用托伐普坦来改善低钠血症,但这类药物价格较贵,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钠变化。

2)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主要是补充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等,以恢复皮质醇对肾脏排水的促进作用和对 AVP 释放的正常抑制作用。

3)严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黏液性水肿昏迷

补充甲状腺激素,如左甲状腺素钠片,同时要注意补充糖皮质激素,因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在补充甲状腺激素后,身体代谢加快,可能会加重肾上腺皮质功能的负担。

4)特殊情况导致的等容量性低钠血症(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原发性烦渴症)

主要是控制饮水量,同时要对精神疾病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饮水行为。

3.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1)严重呕吐或腹泻:需要补充丢失的液体和电解质。轻度脱水可以通过口服补液盐来补充,严重脱水则需要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在补充液体的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钠、血钾等电解质变化。

2)噻嗪类利尿剂引起的低钠血症:首先要停用噻嗪类利尿剂,然后根据血钠降低的程度和患者的症状进行相应处理。如果症状较轻,可以通过增加饮食中的钠盐摄入和适当补充等渗盐水来纠正血钠;如果症状严重,可能需要静脉输注高渗盐水。

3)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需要补充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和氟氢可的松,同时要适当增加钠盐摄入,以纠正低钠血症。

4)失盐性肾病:治疗主要是补充钠盐和纠正肾脏对钠重吸收的障碍。可以使用盐皮质激素(如氟氢可的松)来促进肾脏对钠的重吸收,同时根据患者的血钠水平和肾功能情况,适当补充钠盐。

5)脑耗盐综合征(CSWS):主要是补充钠盐和液体,维持血容量和血钠平衡。可以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和适当补充高渗盐水来纠正低钠血症,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血钠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

6)第三间隙丢失血钠(如肠梗阻、胰腺炎等):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液体向第三间隙的渗漏。同时,补充丢失的液体和电解质,一般采用等渗或高渗的含钠溶液进行静脉输注。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低钠血症 (45)

最后编辑于 04-17 · 浏览 2061

5 10 7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