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中毒诊治急诊专家共识
肉毒中毒(botulism)是一种由革兰氏阳性厌氧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肉毒神经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BoNT)介导的疾病。BoNT是目前已知最毒的生物毒素之一,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0,由50000的轻链及100000的重链组成。毒素进入生物体内后,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易位到胞浆,使参与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释放的蛋白质裂解,通过抑制突触前运动神经元末端的乙酰胆碱释放,阻断乙酰胆碱在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从而导致特征性的弛缓性麻痹[1]。见图1。症状始于颅神经麻痹,并可能发展为四肢无力和呼吸衰竭。目前已鉴定出8种类型肉毒神经毒素(A、B、C、D、E、F、G和H);人类中毒以A、B及E型最常见,偶尔由F型引起[2-3],且A型中毒症状较B型重。国内外常有散发或群体食源性中毒事件的报道,近年来随着BoNT临床应用的增加,出现了一些因注射BoNT中毒的患者。肉毒中毒起病比较隐匿,加上对肉毒中毒的认识不足,容易出现漏诊与误诊。基于此,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组织国内急诊专家成立编写小组,针对肉毒中毒诊疗中的关键性问题,整合国内外最新文献与临床经验,撰写专家共识初稿,经过多轮次讨论并最终定稿,旨在指导急诊各级医师早期识别与规范救治肉毒中毒。
最后编辑于 04-16 · 浏览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