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补体/凝血通路+丙酸代谢:曲茎石斛多糖的“双剑合璧”护胃新机制

发布于 04-16 · 浏览 158 · IP 北京北京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胃黏膜损伤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尤其是由于酒精摄入引起的胃黏膜损伤,成为临床常见问题。现有治疗方法虽能缓解症状,但副作用明显,亟需更安全、有效的替代疗法。传统中药以其多靶点、多通路、低毒性等特点成为研究热点。石斛属的多糖被认为具有潜在的胃黏膜保护作用,但目前尚无研究揭示曲茎石斛(Dendrobium flexicaule)多糖(DFP)在酒精性胃黏膜损伤中的作用机制。2025年2月由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刘义飞团队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最新影响因子/中科院分区:7.7/2区TOP)题为“Multi-omics analysis reveals the pre-protective mechanism of Dendrobium flexicaule polysaccharide against alcohol-induced gastric mucosal injury”的研究以中国特有植物曲茎石斛为对象,首次通过多组学技术系统解析其多糖组分(DFP)对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预先保护机制,为开发基于石斛的新型胃黏膜保护剂提供科学依据。


img


part 01

亮点


  • 多组学技术整合:联合蛋白质组学(鉴定到补体/凝血通路关键蛋白C3、FGA等)和代谢组学(发现丙酸代谢途径改变),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多维机制网络;
  • 分子机制突破:发现DFP通过调节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如C3、VTN、FGA等关键蛋白)及丙酸代谢通路(如甲基丙二酸、琥珀酸等代谢物),协同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
  • 应用价值显著:明确DFP与传统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的差异化作用机制,为开发低毒副作用的天然胃黏膜保护剂奠定基础。


part 02

研究方法


1) DFP提取与表征

  • 提取工艺:茎干粉碎后经热水提取(料液比1:10,60℃ 4h)、乙醇沉淀(4倍体积)、Sevag法脱蛋白、AB-8大孔树脂脱色
  • 结构解析:SEC-MALLS测定分子量(367.478 kDa);HPAEC分析单糖组成;FT-IR鉴定β-糖苷键特征峰(878.73 cm⁻¹);SEM观察珊瑚状微观结构

2) 动物模型构建

  • 分组设计:5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无水乙醇4 mL/kg)、奥美拉唑阳性组(20 mg/kg)、DFP低/高剂量组(150/300 mg/kg),连续灌胃预处理15天
  • 评价指标:Guth溃疡指数评分;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ELISA检测IL-6/IL-1β/PGE2等炎症/保护因子;SOD/MDA/GSH评估氧化应激水平

3) 多组学分析

  • 蛋白质组学:TimsTOF Pro2质谱仪检测,WGCNA筛选补体/凝血通路相关核心蛋白(C3、FGA等)
  • 代谢组学:UPLC-QTRAP检测血清代谢物,OPLS-DA模型鉴定丙酸代谢关键差异物(甲基丙二酸等)
  • 联合分析:Cytoscape构建PPI网络,KEGG富集分析核心通路,Spearman相关性分析蛋白-代谢物互作
  • 验证实验:免疫组化检测C3、VTN、FGA等靶蛋白,免疫荧光验证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


part 03

前言


胃黏膜是胃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主要屏障,由上皮层、固有层和黏膜肌层构成。其损伤可导致消化功能障碍、溃疡,并增加幽门螺杆菌等病原体感染风险,严重时可发展为慢性胃炎甚至胃癌。化学因素(如酒精和药物)、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是胃黏膜损伤的主要诱因,其中酒精滥用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病因。酒精刺激胃黏膜可引发胃液分泌增加、胃酸浓度升高,伴随毛细血管扩张和局部水肿,破坏黏膜屏障功能。前列腺素(PG)、一氧化氮(NO)及鸟氨酸脱羧酶等内源性物质参与这一病理过程。目前,临床常用铝/镁制剂等外源性保护剂及替普瑞酮等内源性保护剂,但其副作用和禁忌症限制了应用。新冠疫情后,传统中药因高效低毒的优势备受关注。该研究旨在探讨中药是否可应用于胃黏膜损伤等疾病的治疗。

《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石斛(Dendrobium caulis)具有养胃生津、清热功效,其多糖是主要活性成分。曲茎石斛(Dendrobium flexicaule)作为中国一级保护植物,分布于河南伏牛山和湖北神农架等高海拔地区,其多糖含量与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相近,单糖组成以甘露糖为主。尽管传统应用中其具有解毒、养胃功效,但缺乏系统研究限制了其开发。

该研究通过提取表征曲茎石斛多糖(DFP),结合多组学技术揭示其对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机制,为中药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part 04

结果


DFP 的组成与形态学表征

01


img

图1 DFP的表征

(A) DFP的单糖组成分析(B) DFP的紫外(UV)光谱(C) DFP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D) DFP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

  • DFP 主要由总糖(88.50% ± 0.89%)、糖醛酸(4.79% ± 0.23%)和蛋白质(3.86% ± 0.19%)组成(补充表1)。
  • 单糖组成分析表明,DFP 主要含有阿拉伯糖(0.33%)、半乳糖(0.31%)、葡萄糖(19.05%)、木糖(0.42%)和甘露糖(79.89%)(图1A)。
  • SEC-MALLS-RI 分析显示,DFP 的数均分子量(Mn)为 93.416 kDa,重均分子量(Mw)为 367.478 kDa(补充图1)。
  • 紫外光谱在 190-200 nm 处显示多糖特征吸收峰,并在 260 nm 和 280 nm 处检测到微量蛋白质和核酸信号(图1B)。
  • FT-IR 光谱分析表明,3442.10 cm⁻¹ 处的宽峰对应 -OH 伸缩振动,2926.45 cm⁻¹ 处为 C-H 伸缩振动峰,1736.98 cm⁻¹ 和 1636.80 cm⁻¹ 处为 C=O 吸收峰,878.73 cm⁻¹ 处的特征峰证实 DFP 含有 β-糖苷键(图1C)。
  • 扫描电镜(SEM)显示,DFP 在低倍镜下呈蓬松颗粒状结构,高倍镜下呈现类似珊瑚的堆叠形态(图1D)。

DFP 对酒精诱导胃黏膜损伤大鼠的溃疡指数(UI)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02


img

图2 DFP对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预防性药效学实验

(A) 动物实验流程(B) 胃组织形态学代表图像(C) 各组溃疡指数(UI)评分(D) 大鼠体重变化趋势(E) 大鼠肝、肾、脾指数。注:####P < 0.0001 vs. 对照组;****P < 0.0001 vs. 模型组

  • 解剖后观察胃组织形态,对照组胃黏膜结构正常,而模型组出现明显充血、肿胀和损伤(图2B)。
  • 阳性组(奥美拉唑)和 DFP 处理组(尤其是高剂量组)显著改善黏膜病变。
  • Guth 评分显示,模型组的 UI 评分最高,而 DFP-H 组的溃疡抑制率达 44.62% ± 10.09%(图2C)。
  • 实验期间各组大鼠体重增长趋势一致(图2D),且肝、肾、脾指数无显著差异,表明 DFP 无明显毒性(图2E)。

DFP 对酒精诱导胃黏膜损伤的预先保护作用

03


img

图3 DFP对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A) HE染色结果(B-D) IL-6、IL-1β及MPO的表达水平(E) PGE2的表达水平(F-H) SOD、GSH及MDA的表达水平标。注:箭头示上皮细胞脱落;圆圈示黏膜充血;三角示血管扩张;矩形示水肿及腺体结构紊乱统计标识:##P < 0.01、###P < 0.001、####P < 0.0001 vs. 对照组;*P < 0.05、**P < 0.01、***P < 0.001、****P < 0.0001 vs. 模型组

  • HE 染色显示,对照组胃黏膜细胞排列整齐,腺体结构清晰;模型组则出现黏膜水肿、血管扩张、腺体紊乱及上皮细胞脱落(图3A)。
  • ELISA 检测显示,模型组血清 IL-6 和 IL-1β 水平显著升高(P < 0.0001),而 DFP 处理组显著降低其表达(图3B-C)。
  • MPO(中性粒细胞活化标志物)在模型组胃组织中升高,DFP 干预后显著下调(图3D)。此外,DFP 上调胃黏膜保护因子 PGE2(图3E)及抗氧化酶 SOD(图3F)和 GSH(图3G),同时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 MDA 水平(图3H)。

DFP 对酒精诱导胃黏膜损伤大鼠组织蛋白质组的调控

04


img

图4 DFP预防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蛋白质组学综合分析

(A) 主成分分析(PCA)结果(B)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PCNA)分析(C) 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蛋白火山图(D) 模型组与DFP-H组差异蛋白火山图(E) 韦恩图交集分析(F) 94个核心蛋白的PPI互作网络(G) CytoHubba分析筛选的前20个关键蛋白(H) 对照组与模型组的KEGG通路富集(I) 模型组与DFP-H组的KEGG通路富集

  • PCA 分析显示,模型组与对照组和 DFP-H 组明显分离(图4A)。
  • WPCNA 分析表明,棕色模块与 PGE2、SOD、GSH 呈显著正相关(P < 0.05),红色模块则与 IL-6、IL-1β、MPO、MDA 正相关(图4B)。
  • 火山图分析鉴定出模型组 vs 对照组的 406 个上调蛋白(如 AGT、FGB、SERPIND1)和 116 个下调蛋白(图4C);DFP-H 组 vs 模型组则发现 74 个上调蛋白和 247 个下调蛋白(如 AGT、MASP2)(图4D)。
  • Venn 图筛选出 94 个核心蛋白(图4E),PPI 网络分析进一步聚焦于凝血/炎症相关蛋白(FGB、FGA、SERPIND1、CPB2 等)(图4F-G)。
  • KEGG 富集分析表明,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是 DFP 调控的关键通路(图4H-I)。

DFP 对酒精诱导胃黏膜损伤大鼠血清代谢物的影响

05


img

图5 DFP预防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A) 对照组与模型组的OPLS-DA分析(B) 置换检验验证模型可靠性(C) 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代谢物火山图(D) 模型组与DFP-H组的OPLS-DA分析(E) 置换检验结果(F) 模型组与DFP-H组差异代谢物火山图(G) 差异代谢物韦恩图交集(H) 13种共有差异代谢物的热图(I) 差异代谢物的KEGG通路富集(J) 差异代谢物与核心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 OPLS-DA 分析显示模型组与对照组代谢谱显著分离(图5A),置换检验验证模型可靠性(R²Y = 0.999,Q² = 0.82)(图5B)。
  • 模型组 vs 对照组鉴定出 147 个上调代谢物和 57 个下调代谢物(图5C);DFP-H 组 vs 模型组则发现 26 个上调代谢物和 17 个下调代谢物(图5D-F)。
  • Venn 图筛选出 13 个共有差异代谢物(如甲基丙二酸、N-肉豆蔻酰甘氨酸)(图5G-H)。
  • 通路分析表明,丙酸代谢是 DFP 调控的核心代谢途径(图5I)。
  • 相关性分析显示,关键蛋白(A2M、SERPIND1 等)与差异代谢物(如甲基丙二酸)显著相关(图5J)。

DFP 对补体和凝血级联信号通路的调控

06


img

图6 DFP调控补体与凝血级联通路关键蛋白的免疫组化分析

  • 免疫组化证实,DFP 显著下调补体 C3 和 VTN 的表达(图6)。
  • 凝血相关因子(THRB、Serpind1、FGA、CPB2 及其下游蛋白 VWF)在模型组中高表达,而 DFP 干预后明显抑制(图6)。
img

图7 DFP对胃黏膜屏障完整性的保护作用

(A) 胃组织PAS染色(黏蛋白标记)(B) 紧密连接蛋白ZO-1与Occludin的免疫荧光分析(C) ZO-1与Oclaudin荧光强度定量。统计标识:#P < 0.05 vs. 对照组;*P < 0.05 vs. 模型组

  • PAS 染色显示,DFP 增加胃上皮细胞黏蛋白分泌(图7A)。免疫荧光分析表明,DFP 显著增强紧密连接蛋白 ZO-1 和 Occludin 的表达(图7B-C),修复黏膜屏障功能。


part 05

讨论总结


该研究通过多组学技术揭示了DFP的保护机制:

  • 炎症与氧化应激调控:DFP通过抑制MPO、IL-6/IL-1β表达,降低MDA水平,同时上调PGE2、GSH和SOD,平衡氧化与抗氧化系统。
  • 黏膜屏障修复:增强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改善黏液分泌(PAS染色),减少胃黏膜渗透性。
  • 补体与凝血通路抑制:下调C3、VTN、FGA等关键蛋白,阻断补体激活和血小板聚集,减少微血栓形成。
  • 代谢通路关联:丙酸代谢通路中甲基丙二酸、琥珀酸水平变化可能通过SUCNR1受体调节肠道炎症,与肠道菌群代谢相关。

与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不同,DFP通过多靶点协同作用,直接修复黏膜屏障并调控炎症通路,体现了中药复方的“整体调节”优势。未来需进一步验证DFP的肠道菌群-代谢物-宿主互作机制,并探索其在慢性胃炎中的临床转化潜力。

img

图8 该研究技术路线图结论


part 06

结论


该研究系统解析了曲茎石斛多糖(DFP)对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预先保护机制。通过水提醇沉法获得分子量367.478 kDa的DFP,其单糖组成以甘露糖(79.89%)和葡萄糖(19.05%)为主。动物实验表明DFP显著改善胃黏膜病理损伤,抑制炎症因子(IL-6、IL-1β)和氧化应激标志物(MDA),同时增强保护因子(PGE2、SOD、GSH)表达。多组学整合分析揭示:DFP通过下调补体系统关键蛋白C3(降低39.2%)和凝血相关因子(FGA、Serpind1等),调节丙酸代谢途径(琥珀酸、甲基丙二酸等代谢物变化),协同修复黏膜屏障(ZO-1/Occludin上调)。该研究不仅阐明了DFP的多靶点作用机制,更为曲茎石斛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临床应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part 07

参考文献


1. Wang, F., Yuan, C., Deng, R., and Liu, Y. (2025). Multi-omics analysis reveals the pre-protective mechanism of Dendrobium flexicaule polysaccharide against alcohol-induced gastric mucosal injury. Int. J. Biol. Macromol. 291, 139191. 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4.139191.

最后编辑于 04-16 · 浏览 158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